|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 ·课题提出 | 第7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8-19页 |
|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概况 | 第8页 |
|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分类 | 第8-14页 |
| ·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分类 | 第15-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4U-1400 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总体设计 | 第22-28页 |
| ·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及收获要求 | 第22-23页 |
| ·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 | 第22页 |
| ·马铃薯收获要求 | 第22-23页 |
| ·整机技术方案的确定 | 第23-26页 |
| ·功能原理设计 | 第23-24页 |
| ·功能原理方案评价 | 第24-26页 |
|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整机总体结构 | 第26页 |
| ·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技术参数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薯块提升装置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 第28-39页 |
| ·提升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8页 |
| ·提升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 第28-35页 |
| ·驱动辊轴组合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 第28-32页 |
| ·从动辊轴组合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 第32-34页 |
| ·导向链轮组合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 第34-35页 |
| ·提升装置运动学分析 | 第35-38页 |
| ·接料端参数运动学分析 | 第35-36页 |
| ·卸料端参数运动学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土薯分离装置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 第39-42页 |
| ·土薯分离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9页 |
| ·线速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抖动装置的设计 | 第40-41页 |
| ·抖动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40页 |
| ·抖动装置运动学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纵向水平输送装置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 第42-45页 |
| ·纵向水平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 ·纵向水平输送装置输送栅杆线速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传动系统方案及参数的确定 | 第45-53页 |
| ·传动系统方案的确定 | 第45-46页 |
| ·各传动比的确定 | 第46-48页 |
| ·变速箱传动比的确定 | 第46页 |
| ·变速箱输出端与一级土薯分离装置传动比的确定 | 第46页 |
| ·一级土薯分离装置与茎秆分离装置摘薯辊传动比的确定 | 第46-47页 |
| ·一级土薯分离装置与二级土薯分离装置传动比的确定 | 第47页 |
| ·二级土薯分离装置与提升装置传动比的确定 | 第47页 |
| ·二级土薯分离装置与纵向输送装置传动比的确定 | 第47-48页 |
| ·功率消耗的计算 | 第48-52页 |
| ·行走挖掘消耗功率 P042 | 第48-49页 |
| ·提升装置消耗功率 P143 | 第49页 |
| ·一级土薯分离装置消耗功率 P243 | 第49-50页 |
| ·二级土薯分离装置消耗功率 P344 | 第50-51页 |
| ·茎秆分离装置消耗功率 P445 | 第51页 |
| ·纵向输送装置消耗功率 P545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4U-1400 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三维建模及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57页 |
| ·4U-1400 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三维建模 | 第53页 |
| ·提升装置驱动轴有限元分析 | 第53-56页 |
| ·创建驱动轴分析模型 | 第53-54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建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