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刑法理论及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借鉴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风险刑法的产生背景 | 第9-17页 |
第一节 风险社会基本理论 | 第9-11页 |
一、 风险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风险社会的内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传统刑法的局限 | 第11-14页 |
一、 传统法益论的局限 | 第12页 |
二、 因果关系归责原则的局限 | 第12-13页 |
三、 以处罚实害犯为核心的刑罚观念的局限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我国的风险社会现状 | 第14-17页 |
一、 风险成因具有复合性 | 第14-15页 |
二、 治理难度相对较大 | 第15页 |
三、 制度和社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成为主要风险 | 第15-16页 |
四、 风险意识整体不高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第一节 风险刑法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9页 |
一、 风险刑法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风险刑法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一)刑法任务转变 | 第17页 |
(二)风险刑法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导向 | 第17-18页 |
(三)刑法防线前置 | 第18页 |
(四)刑罚目的着重于一般预防 | 第18-19页 |
(五)以客观归责理论为导向 | 第19页 |
(六)以抽象危险犯为中心 | 第19页 |
第二节 风险刑法的相关争议 | 第19-22页 |
一、 风险刑法与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 风险刑法与保护公民权益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刑法意义上的风险 | 第22-23页 |
一、 法所不容许的风险 | 第22页 |
二、 风险与危险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构建我国风险刑法体系的意义 | 第23-25页 |
一、 健全了我国刑法法益保护的类型 | 第24页 |
二、 弥补了传统刑法法益保护的滞后性 | 第24页 |
三、 突破了因果归责原则的局限性 | 第24页 |
四、 完善了刑法结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风险刑法理论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借鉴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在环境保护上存在的不足 | 第26-27页 |
一、 定罪标准不合理 | 第26页 |
二、 法益认知错位 | 第26页 |
三、 主观方面界定不明确 | 第26页 |
四、 预防功能缺失 | 第26-27页 |
第三节 风险刑法理论在我国环境保护上的借鉴 | 第27-30页 |
一、 在总则中设立危险犯的概念 | 第27页 |
二、 在总则中引入“法所容许的风险”理论 | 第27页 |
三、 增加环境安全法益 | 第27-28页 |
四、 以危险犯的设定为主体 | 第28页 |
五、 借鉴严格责任制度 | 第28页 |
六、 合理运用非刑罚处罚方法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