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硫代酰胺为合成子合成噻唑啉类和二噻姻类衍生物的方法学研究及新型CETP抑制剂的合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论文中使用的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碘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概述 | 第12-22页 |
| ·活化碳碳双键 | 第12-15页 |
| ·活化碳碳三键 | 第15-17页 |
| ·活化烯胺,硫代酰胺,腙 | 第17-19页 |
| ·活化羰基和亚胺 | 第19-21页 |
| ·醚的去保护基反应 | 第21页 |
| ·酯化和酯交换反应 | 第21-22页 |
| ·硫代酰胺类化合物概述 | 第22-29页 |
| ·硫代酰胺在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硫代酰胺在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 ·硫代酰胺在合成稠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β-芳甲酰硫代酰胺在本实验室当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立题依据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噻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5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7页 |
| ·合成路线 | 第30-3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步骤 | 第31-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38-41页 |
| ·结构确定 | 第41-48页 |
| ·红外谱图解析 | 第41页 |
| ·核磁谱图解析 | 第41-43页 |
| ·高分辨质谱谱图解析 | 第43页 |
| ·单晶结构解析 | 第43-48页 |
|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1,4-二噻姻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66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4页 |
| ·合成路线 | 第50-5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 ·实验步骤 | 第51-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55-57页 |
| ·结构确定 | 第57-64页 |
| ·红外谱图解析 | 第57-58页 |
| ·核磁谱图解析 | 第58-59页 |
| ·高分辨质谱解析 | 第59-60页 |
| ·单晶结构解析 | 第60-64页 |
|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新型 CETP 抑制剂的合成 | 第66-74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实验部分 | 第66-73页 |
| ·合成路线 | 第66-6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7页 |
| ·实验步骤 | 第67-73页 |
| ·片段 1 的合成步骤 | 第67-70页 |
| ·目标物的合成步骤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