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4-18页 |
| 1 处方来源 | 第14页 |
| 2 处方组成及中医理论阐述 | 第14页 |
| ·处方 | 第14页 |
| ·病理病机 | 第14页 |
| ·方解 | 第14页 |
| 3 处方中各药味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 ·茯苓 | 第14-15页 |
| ·桂枝 | 第15页 |
| ·白术 | 第15页 |
| ·甘草 | 第15页 |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 第二部分 不同企业生产的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配方颗粒质量比较 | 第18-32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8-19页 |
| ·仪器 | 第18页 |
| ·试药 | 第18-19页 |
| 2 性状比较 | 第19页 |
| ·外观性状比较 | 第19页 |
| ·溶解性比较 | 第19页 |
| ·性状比较结果 | 第19页 |
| 3 定性鉴别 | 第19-22页 |
| ·茯苓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19页 |
| ·桂枝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19-20页 |
| ·白术配方颗粒薄层色谱鉴别 | 第20-21页 |
| ·甘草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21-22页 |
| 4 含量测定 | 第22-25页 |
| ·色谱条件 | 第22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3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2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23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3页 |
| ·样品测定 | 第23-25页 |
| ·含量测定结果 | 第25页 |
| 5 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第25-31页 |
| ·色谱条件 | 第25-26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6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26-27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27页 |
|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第27-31页 |
|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 | 第31页 |
| 6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部分 苓桂术甘汤传统汤剂与其复方、配方颗粒剂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第32-50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2-34页 |
| ·仪器 | 第32页 |
| ·试药 | 第32-34页 |
| 2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第34-48页 |
| ·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 第34-40页 |
| ·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测定 | 第40-48页 |
| 3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48-50页 |
| 第四部分 苓桂术甘汤传统汤剂与其配方颗粒剂、复方颗粒剂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第50-78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1-52页 |
| ·仪器 | 第51页 |
| ·试药 | 第51-52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52-60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第52-53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3页 |
|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53-55页 |
| ·特征图谱的建立 | 第55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55-60页 |
| 3 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第60-76页 |
| ·样品测定 | 第60-61页 |
| ·苓桂术甘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剂及复方颗粒剂共有指纹峰的确立 | 第61-66页 |
| ·主要色谱峰的鉴定与归属 | 第66-76页 |
| 4 小结与讨论 | 第76-78页 |
| 第五部分 苓桂术甘汤传统汤剂与其复方、配方颗粒剂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药效对比研究 | 第78-9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 ·实验动物 | 第78页 |
| ·受试药物 | 第78-79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 ·动物分组及造模 | 第79-80页 |
| ·剂量设计原则及给药方法 | 第80页 |
|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80-8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81-87页 |
| ·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制备及一般情况观察 | 第81页 |
| ·指标检测结果 | 第81-86页 |
| ·病理改变 | 第86-87页 |
| 4 讨论 | 第87-90页 |
| 第六部分 结语 | 第90-92页 |
| 1 本文结论 | 第90页 |
| 2 创新点 | 第90页 |
|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综述 | 第9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