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以乌鲁木齐高校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国外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示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一、 生态系统理论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 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的生态系统构建 | 第20页 |
一、 微观系统构建 | 第20页 |
二、 中观系统构建 | 第20页 |
三、 宏观系统构建 | 第20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诚信的生态系统分析 | 第20-24页 |
一、 微观系统分析 | 第20-21页 |
二、 中观系统分析 | 第21-22页 |
三、 宏观系统分析 | 第22-23页 |
四、 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设计 | 第25-30页 |
第一节 调查组织的设计 | 第25页 |
一、 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25页 |
二、 调查时间与期限 | 第25页 |
三、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 第25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确定 | 第25-27页 |
一、 问卷初稿设计 | 第25-26页 |
二、 问卷预调查与分析 | 第26-27页 |
三、 问卷终稿确定 | 第27页 |
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与分析 | 第27-29页 |
一、 调查的实施 | 第27页 |
二、 问卷的背景分析 | 第27-29页 |
三、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描述性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 第30页 |
一、 数据的来源 | 第30页 |
二、 变量的说明 | 第3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一、 大学生诚信的总体分析 | 第30-32页 |
二、 大学生诚信的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36-53页 |
第一节 个体特征与大学生诚信的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一、 自身特征对诚信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 父母特征对诚信的影响 | 第3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8-44页 |
一、 多分类有序 Logistic 回归模型介绍 | 第39页 |
二、 微观系统的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三、 中观系统的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四、 宏观系统的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诚信因素的机理关系分析 | 第44-52页 |
一、 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概述 | 第45页 |
二、 模型的研究假设 | 第45页 |
三、 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45-5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3-5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一、 人口特征的差异分析结论 | 第53页 |
二、 各系统的回归分析结论 | 第53页 |
三、 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54-56页 |
一、 微观心理系统的建议 | 第54页 |
二、 中观家庭系统的建议 | 第54-55页 |
三、 中观学校系统的建议 | 第55页 |
四、 宏观社会系统的建议 | 第55-56页 |
五、 “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的建议 | 第56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一、 研究不足 | 第56-57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