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 摘要 | 第13-14页 |
|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 第14-19页 |
| ·几个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构造 | 第15-17页 |
|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 第17-19页 |
|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及其特点 | 第19-23页 |
| ·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 第19页 |
| ·非水毛细管电泳(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NACE) | 第19-20页 |
| ·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CGE) | 第20页 |
|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 | 第20-21页 |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MECC/MEKC) | 第21-22页 |
|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Microemulsion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ECC) | 第22页 |
|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 | 第22页 |
| ·毛细管等速电泳(Capillary isotachophoresis,CITP) | 第22-23页 |
|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9页 |
|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毛细管电泳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药物拆分上的应用 | 第26-28页 |
| ·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方面的应用 | 第28-29页 |
| ·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 第2章 中药材决明子中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 | 第31-43页 |
| 摘要 | 第31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决明子中蒽醌化合物的研究 | 第32-37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决明子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分析研究 | 第37-41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体液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其配伍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 | 第43-58页 |
| 摘要 | 第43页 |
| ·引言 | 第43-45页 |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人体液中头孢孟多和丙磺舒 | 第45-52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丙磺舒 | 第52-56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4章 体液和药物制剂中氟喹诺酮药物的分析研究 | 第58-74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人尿液中的脯氨酸和氟罗沙星 | 第59-65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 ·分离检测条件的最佳化与方法学评价 | 第60-65页 |
| ·依诺沙星的高灵敏化学发光体系与发光机理研究 | 第65-73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 ·发光条件的最佳化与方法学评价 | 第66-71页 |
| ·发光机理探讨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ACE 用于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74-83页 |
| 摘要 | 第74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75-7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75页 |
| ·研究方法 | 第75-76页 |
| ·毛细管电泳分离与定量分析 | 第76-77页 |
| ·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76页 |
| ·FU-HSA 相互作用下的定量分析 | 第76-77页 |
| ·结合常数测定与作用力分析 | 第77-79页 |
| ·结合常数的测定 | 第77-78页 |
| ·相互作用力的分析 | 第78-79页 |
| ·结合位点的确定与血清蛋白构象的变化 | 第79-81页 |
| ·结合位点的确定 | 第79-81页 |
| ·血清蛋白构象的变化 | 第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