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差分跳频抗干扰及衰落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差分跳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短波信道模拟器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信道类型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时间分集差分跳频抗干扰及衰落性能 | 第25-56页 |
| ·概述 | 第25-26页 |
| ·时间分集差分快速跳频系统模型 | 第26-30页 |
| ·Dual-k码的结构及传输函数 | 第30-31页 |
| ·分集差分跳频非相干能量检测器模型 | 第31-33页 |
| ·BER联合—切尔诺夫界 | 第33-36页 |
| ·时间分集差分跳频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 | 第36-42页 |
| ·DFFH联合—切尔诺夫界数值分析结果 | 第4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三章 空间分集差分跳频抗干扰及衰落性能 | 第56-72页 |
| ·概述 | 第56-57页 |
| ·空时格型G函数差分跳频系统模型 | 第57-58页 |
| ·空间分集差分跳频部分频带干扰策略 | 第58页 |
| ·空间分集差分跳频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 | 第58-62页 |
| ·数值结果 | 第62-65页 |
| ·发送天线干扰相关空间分集差分跳频系统抗干扰性能 | 第65-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四章 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 | 第72-104页 |
| ·概述 | 第72-73页 |
| ·短波信道特征 | 第73-79页 |
| ·短波电离层特性 | 第73-75页 |
| ·短波电离层传播模式 | 第75-76页 |
| ·短波传播的多径现象 | 第76-77页 |
| ·短波传播的频率色散 | 第77-78页 |
| ·短波信道的传输损耗 | 第78-79页 |
| ·短波信道的数学统计特性 | 第79-81页 |
| ·短波信道模型 | 第81-85页 |
| ·Watterson信道模型 | 第81-83页 |
| ·子带并行—宽带窄带化模型 | 第83-84页 |
| ·Vogler信道模型 | 第84页 |
| ·ITS信道模型 | 第84-85页 |
| ·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的实现及性能分析 | 第85-90页 |
| ·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的数值仿真结果 | 第90-97页 |
| ·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的FFT实现 | 第97-99页 |
| ·基于射频的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五章 差分跳频在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下的性能仿真 | 第104-115页 |
| ·概述 | 第104页 |
| ·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等效基带模型 | 第104-107页 |
| ·差分跳频短波信道ISI信道下的仿真模型 | 第107-109页 |
| ·多进制正交调制信号MLSE均衡算法 | 第109-110页 |
| ·差分跳频干扰消除算法 | 第110-112页 |
| ·数值仿真结果 | 第112-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115-116页 |
| ·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 本文作者已发表的文章 | 第123页 |
| 本文作者已在审的文章 | 第123-124页 |
| 本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