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颂圣诗产生的渊源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颂圣的源头及儒学王权思想的内在归约性 | 第11-15页 |
| 第二节 皇权政治的必然需求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文人士子的政治目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颂圣诗的类型分析 | 第19-59页 |
| 第一节 颂圣诗的界定、统计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按人物进行分类 | 第23-52页 |
| 第三节 按题材进行分类 | 第52-59页 |
| 第三章 颂圣诗中的文化意蕴及创作心态类型 | 第59-69页 |
| 第一节 各种祥瑞隐含的文化意蕴 | 第59-62页 |
| 第二节 颂圣诗中的创作心态类型 | 第62-69页 |
| 第四章 颂圣诗的艺术特征 | 第69-79页 |
| 第一节 颂圣诗的语言特色 | 第69-71页 |
| 第二节 颂圣诗的艺术手法 | 第71-73页 |
| 第三节 典型的意象类型 | 第73-79页 |
| 结语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