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城市高密度下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缘起和研究对象第8-10页
     ·研究缘起第8-9页
     ·研究对象第9-10页
   ·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概念界定第11-12页
     ·城市密度第11页
     ·集约化校园第11-12页
     ·空间交往第12页
   ·论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与校园建筑发展及经验总结第14-26页
   ·中小学教育及其发展的趋势第14-16页
     ·中小学教育及其特点第14-15页
     ·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发展及其现状第16-24页
     ·中外中小学校园的发展历程第16-20页
     ·我国城市中小学校园建设现状分析第20-23页
     ·当前城市中小学校园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教学体制的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校园发展的关键第24-26页
第三章 城市视角下中小学校园发展的适应性策略与原则第26-37页
   ·城市中小学发展面临复杂的城市环境第26-27页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发展适应性规划理念第27-33页
     ·中小学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设计第27-28页
     ·规划合理的学校规模第28-30页
     ·集约化理念的校园规划第30-31页
     ·突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第31-32页
     ·面向城市、社区开放的精神第32-33页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发展的策略与模式第33-37页
     ·异地新建第33-34页
     ·建立分校区第34页
     ·原址改扩建第34-37页
第四章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校园的规划设计第37-57页
   ·城市高密度下的中小学校园规划的特点第37-41页
     ·高效复合的功能组织第37-39页
     ·紧凑丰富的校园空间结构第39-41页
   ·城市中小学校园规划原则第41-43页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校园建筑布局形式及空间特点第43-50页
     ·完整的单栋建筑第43-45页
     ·建筑综合体第45-47页
     ·建筑群体第47-50页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校园多样性空间营造策略第50-57页
     ·对土地进行立体化开发利用第50-53页
     ·化整为零第53页
     ·不同层次的领域空间第53-54页
     ·强化空间围合第54-55页
     ·柔化建筑边界第55-57页
第五章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校建筑与空间环境设计第57-83页
   ·城市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第57-67页
     ·建筑功能的不断完善第57-58页
     ·建筑形式的集约化第58页
     ·重视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第58-60页
     ·注重用建筑的手法创造积极的活动空间第60-61页
     ·积极采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第61-67页
   ·城市中小学建筑空间特性第67-71页
     ·丰富的空间层次第67-68页
     ·建筑空间的复合化第68-69页
     ·建筑空间的灵活性第69-71页
   ·集约化理念下中小学建筑空间的建构第71-83页
     ·室内教学空间第71-77页
     ·公共、交通空间第77-82页
     ·生活空间第82-83页
第六章 城市高密度下中小学校园发展现状与展望第83-94页
   ·现阶段高密度城市环境下中小学校园发展现状第83-85页
     ·先验单一的校园设计理念和建设模式第83-84页
     ·经济条件的限制第84页
     ·现阶段教育体制的影响第84页
     ·现有相关规范的制约第84-85页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中小学校园发展展望第85页
   ·设计实践——胶州市振华中学校园设计第85-94页
     ·设计背景与设计理念第85-86页
     ·校园布局与功能分区第86-91页
     ·校园空间的营造第91页
     ·校园形象设计第91-93页
     ·结语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与潜力研究
下一篇: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的思想与创作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