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8页 |
·Al-Zn-Mg-Cu合金的发展概括 | 第13-16页 |
·国外7xxx系铝合金的研发经历 | 第13-16页 |
·国内7xxx系铝合金的研发现状 | 第16页 |
·Al-Zn-Mg-Cu合金的合金化机理 | 第16-20页 |
·主要合金元素 | 第16-19页 |
·杂质元素 | 第19-20页 |
·Al-Zn-Mg-Cu合金的析出相及析出序列 | 第20-24页 |
·Al-Zn-Mg-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 第24-27页 |
·均匀化退火 | 第24页 |
·固溶处理 | 第24-25页 |
·时效处理 | 第25-27页 |
·疲劳性能 | 第27-33页 |
·疲劳裂纹萌生 | 第27-29页 |
·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 第29-31页 |
·Al-Zn-Mg-Cu合金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腐蚀性能 | 第33-36页 |
·剥落腐蚀 | 第33-34页 |
·应力腐蚀 | 第34-35页 |
·Al-Zn-Mg-Cu合金腐蚀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方法 | 第38-44页 |
·合金成分 | 第38页 |
·工艺路线 | 第38-39页 |
·性能检测 | 第39-41页 |
·热压缩试验 | 第39页 |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 第39页 |
·硬度测试 | 第39-40页 |
·电导率测试 | 第40页 |
·疲劳试验 | 第40页 |
·腐蚀试验 | 第40-41页 |
·极化曲线 | 第41页 |
·微观组织分析与表征 | 第41-44页 |
·差示扫描热分析(DSC) | 第41-42页 |
·金相组织观察(OM) | 第42页 |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 | 第42页 |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42页 |
·透射电镜观察(TEM) | 第42-43页 |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铸态合金组织及均匀化工艺研究 | 第44-6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铸态合金组织 | 第45-49页 |
·铸态合金显微组织 | 第45页 |
·铸态合金相组成 | 第45-48页 |
·铸态合金中非平衡相熔点的确定 | 第48-49页 |
·合金均匀化工艺研究 | 第49-52页 |
·均匀化工艺制定 | 第49页 |
·均匀化态合金显微组织 | 第49-52页 |
·铬合金化 | 第52-53页 |
·铒合金化 | 第53-5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8-61页 |
·均匀化处理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8页 |
·均匀化温度的选择 | 第58-59页 |
·均匀化时间的选择 | 第59-60页 |
·铬和铒的合金化行为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热加工模拟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 | 第63-7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变形速率对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63-68页 |
·不同变形速率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63-64页 |
·流变应力方程 | 第64-66页 |
·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 第66-68页 |
·变形温度对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68页 |
·不同变形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 第68-70页 |
·应变量对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不同应变量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70-71页 |
·不同应变量下的显微组织 | 第71-7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2-75页 |
·变形速率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72-74页 |
·变形温度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固溶处理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76-8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固溶温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76-80页 |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及电导率 | 第76-78页 |
·剥落腐蚀性能 | 第78-80页 |
·固溶温度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80-84页 |
·金相组织 | 第80-81页 |
·SEM组织 | 第81-82页 |
·TEM显微组织 | 第82-8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4-86页 |
·固溶温度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固溶工艺的确定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双级时效及回归再时效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87-10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双级时效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88-93页 |
·淬火转移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88-90页 |
·第一级时效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90-91页 |
·第二级时效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91-93页 |
·双级时效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93-97页 |
·淬火转移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93-96页 |
·第一级时效工艺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96页 |
·第二级时效工艺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96-97页 |
·回归再时效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97-101页 |
·预时效 | 第98-99页 |
·回归及再时效 | 第99-101页 |
·回归再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 | 第101-10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4-107页 |
·双级时效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回归再时效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七章 时效状态对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 第109-13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0页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110-111页 |
·T761态和RRA态合金 | 第110页 |
·经剥落腐蚀处理的T761态合金 | 第110-111页 |
·显微组织 | 第111-112页 |
·TEM组织 | 第111页 |
·金相组织 | 第111-112页 |
·疲劳断口形貌 | 第112-116页 |
·T761态和RRA态合金 | 第112-115页 |
·经剥落腐蚀处理的T761态合金 | 第115-116页 |
·疲劳裂纹扩展 | 第116-12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20-128页 |
·疲劳短裂纹扩展 | 第120-123页 |
·疲劳长裂纹扩展 | 第123-126页 |
·裂纹扩展方式的转变 | 第126-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八章 时效状态对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0-1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0-131页 |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 第131-133页 |
·回归时间对合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再时效时间对合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剥落腐蚀性能 | 第133-136页 |
·剥落腐蚀形貌 | 第133-135页 |
·极化曲线 | 第135-136页 |
·应力腐蚀性能 | 第136-142页 |
·断裂时间 | 第136-137页 |
·断口形貌 | 第137-142页 |
·显微组织 | 第142-144页 |
·回归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再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44-149页 |
·显微组织对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时效状态对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45-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