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结构模型的上市公司与银行违约风险的度量及管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Contents第12-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选题背景和来源第16-19页
     ·选题背景第16-17页
     ·选题来源第17-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研究的目的第19页
     ·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有关违约风险模型的研究文献综述第20-32页
       ·依据统计技术的违约风险模型第20-21页
     ·依据期权思想的结构式违约风险模型第21-26页
     ·依据强度的简约式违约模型第26-28页
     ·依据VAR的违约组合风险模型第28-29页
     ·依据评级的违约风险模型第29-32页
   ·国内外研究情况的综合评述第32-35页
     ·对统计模型的评价第32页
     ·对基于VAR的操作模型的评价第32-33页
     ·对变量分类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评价第33-34页
     ·对结构式模型和简约式模型的评价第34-3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第35-38页
     ·研究内容第35-37页
     ·研究结构第37-3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8-40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38页
     ·技术路线第38-40页
第2章 违约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0-56页
   ·经济理论基础第40-47页
     ·期权定价思想第40-41页
     ·公司债务的或有要求权分析第41-46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46-47页
   ·数理基础第47-53页
     ·概率论第47-48页
     ·随机过程第48-53页
   ·全面风险管理的观点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基于LT模型的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度量第56-85页
   ·内生结构模型(LT模型)的刻画第56-64页
     ·结构模型关于违约边界设定的研究进程第56-58页
     ·LT模型的基本观点第58页
     ·LT模型的关键内容(逻辑思路)第58-64页
   ·LT模型违约风险度量前的参数处理第64-73页
     ·极大似然法在企业资产价值估计中的应用第64-65页
     ·样本的选择第65-69页
     ·参数设定及数据处理第69-73页
   ·LT模型违约风险度量的过程及结果第73-83页
     ·特别处理样本公司违约风险度量和结果第73-78页
     ·评级公司样本公司违约风险度量及结果第78-81页
     ·两类样本公司违约风险度量结果的对比分析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基于LT与Merton模型的上市银行违约风险的度量第85-105页
   ·银行违约风险的表现及特点第85-87页
     ·银行违约风险的表现第85-86页
     ·银行违约风险的特点第86-87页
   ·基于LT模型的上市银行的违约风险的度量第87-95页
     ·银行资产价值的估计方法第87-90页
     ·样本选择第90页
     ·参数设置及数据处理第90-93页
     ·LT模型的度量结果第93-95页
   ·基于MERTON模型的上市银行违约风险的度量第95-104页
     ·MERTON模型在银行违约风险度量中的重新阐述第95-98页
     ·MERTON模型原理的实际运用――KMV模型第98-100页
     ·KMV模型对上市银行违约风险的度量第100-101页
     ·KMV模型对上市银行违约风险的度量结果分析第101-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5章 违约相关性与系统性违约风险管理第105-133页
   ·违约相关性第105-109页
     ·违约相关性的内涵第105页
     ·违约相关性的影响因素第105-107页
     ·违约相关性的结构第107-108页
     ·违约相关性的测算依据第108-109页
   ·引入COPULAS函数测算违约相关性第109-118页
     ·Copula函数的基本性质第109-110页
     ·Copula函数的分类第110-113页
     ·copulas函数的具体数据分析第113-117页
     ·测算结果分析第117-118页
   ·系统性违约风险的管理第118-129页
     ·系统性风险的内涵第118-120页
     ·银行间风险暴露的原因第120-124页
     ·默顿模型的扩展第124-127页
     ·系统性违约风险系数(概率)的设立第127-129页
   ·违约风险的管理对策第129-132页
     ·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第129-130页
     ·金融创新与违约风险管理第130-131页
     ·加强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的控制第131页
     ·重视货币政策传递过程的新因素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附录第146-1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个人简历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疲劳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行为测量的P2P系统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