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植物源杀线虫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植物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第11-13页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第11-12页
     ·根结线虫的为害特点第12页
     ·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第12-13页
   ·杀线植物及其在线虫防治中的应用第13-16页
     ·杀线植物种类第13-14页
     ·杀线植物活性成分第14-15页
       ·生物碱类第14页
       ·萜烯类第14-15页
       ·番荔枝内酯类第15页
     ·杀线植物的应用第15-16页
       ·国外应用概况第15-16页
       ·国内应用概况第16页
   ·杀线虫植物研究方法第16-18页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第16-17页
       ·植物水溶性提取物的制备第16页
       ·植物酯溶性提取物的制备第16-17页
     ·植物提取物杀线虫活性测定第17-18页
       ·体外活性试验第17页
       ·体内活性试验第17-18页
   ·植物杀(抑)线虫的作用方式及生理机理第18-20页
     ·植物杀(抑)线虫的作用方式第18-19页
       ·毒杀作用第18页
       ·拒食和忌避作用第18-19页
       ·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第19页
       ·光活化毒杀作用第19页
     ·植物杀(抑)线虫的生理机理第19-20页
       ·对线虫体内不同酶系的作用第19页
       ·对线虫体内代谢反应的作用第19-20页
   ·植物源杀线剂农药的开发及应用第20-22页
     ·植物源农药的概念第20-21页
     ·植物源杀虫(线)剂的开发利用第21页
       ·直接开发利用第21页
       ·间接开发利用第21页
     ·植物源杀虫剂的制剂化研究第21-22页
   ·展望第22-23页
   ·研究课题的确立与总体研究思路第23-25页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4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河南省保护地根结线虫优势种类的鉴别第25-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根结线虫的采集第25-26页
     ·线虫种群保存第26页
     ·线虫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第26页
     ·种类鉴定第26-28页
       ·形态观察第26-27页
       ·鉴别寄主试验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形态观察结果第28-30页
       ·会阴花纹第28-29页
       ·其它形态第29-30页
     ·鉴别寄主试验结果第30-31页
     ·对寄主的为害症状第31页
   ·结论与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植物源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检测第33-53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材料第34-35页
       ·植物材料第34页
       ·供试线虫的扩大培养第34-35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35页
     ·方法第35-38页
       ·初筛植物粗提物的提取第35页
       ·植物提物液杀线虫生物活性的测定第35-36页
       ·植物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第36-37页
       ·植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第37-38页
       ·化合物活性成分的检测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8页
     ·植物材料提取物杀线虫生物活性的筛选第38-40页
       ·室内毒杀活性的测定结果第38-39页
       ·室内虫卵孵化抑制率的测定结果第39-40页
     ·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及测定结果第40-42页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J2 毒杀活性的测定结果第41页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虫卵孵化抑制率的测定结果第41-42页
     ·杀线虫活性成分的柱层析分离及测定结果第42-44页
       ·活性成分的柱层析分离结果第42-43页
       ·不同组分对J2 毒杀活性的测定结果第43-44页
       ·不同组分虫卵孵化抑制率的测定结果第44页
     ·杀线虫活性成分的TLC 分离及测定结果第44-46页
       ·不同活性成分对J2 毒杀活性的测定结果第44-45页
       ·不同活性成分对虫卵孵化抑制率的测定结果第45-46页
     ·化合物活性成分结构的检测结果第46-48页
   ·结论与讨论第48-53页
     ·结论第48-49页
     ·讨论第49-53页
第四章 植物活性成分杀线机理的研究第53-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9页
     ·材料第53-54页
     ·方法第54-59页
       ·中毒症状的观察第54页
       ·供试线虫的处理方法第54页
       ·虫体蛋白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虫体总糖含量的测定第55-56页
       ·虫体谷胱甘肽还硫酶(GST)活性测定第56-57页
       ·虫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57-58页
       ·虫体酯同工酶含量的测定第58-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中毒症状第59-60页
     ·对蛋白质(pro)含量的影响第60页
     ·对总糖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对谷胱甘肽还硫酶(GST)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62页
     ·对酯同工酶(EST)的影响第62-63页
   ·结论与讨论第63-65页
     ·结论第63页
     ·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B.B.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第65-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材料与设备第65-66页
     ·方法第66-67页
       ·改良提取装置的设计第66页
       ·总生物碱的提取第66-67页
       ·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测定第67页
       ·不同提取溶剂的影响第67页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第67页
       ·提取条件的响应面试验第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不同提取方法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效果第67-68页
     ·不同溶剂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8页
     ·单因素试验第68-70页
       ·温度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8-69页
       ·提取时间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9页
       ·乙醇浓度对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9页
       ·液料比对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9-70页
     ·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第70-71页
     ·B.B.总生物碱提取效果响应面优化第71-72页
     ·响应面分析结果的验证试验第72-73页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结论第73页
     ·讨论第73-75页
第六章 植物源杀线虫剂的研制与应用第75-93页
   ·材料与方法第75-81页
     ·材料第75-76页
       ·供试样品第75页
       ·供试药剂第75-76页
     ·试验方法第76-81页
       ·B.B.乳油的研制方法第76-78页
       ·B.B.可湿性粉剂的研制方法第78-79页
       ·B.B.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对根结线虫室内毒力测定第79-80页
       ·B.B.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应用第80-81页
   ·结果与分析第81-89页
     ·B.B.乳油的研制第81-84页
       ·B.B.乳油溶剂的选择结果第81页
       ·B.B.乳化剂的选择结果第81-82页
       ·B.B.浸膏含量的确定结果第82-83页
       ·乳油配方确定第83页
       ·乳油质量的检测结果第83-84页
     ·B.B.可湿性粉剂的研制方法第84-87页
       ·B.B.可湿性粉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第84-85页
       ·载体的筛选第85-86页
       ·可湿性粉剂根粉含量的确定第86页
       ·可湿性粉剂质量检测结果第86-87页
     ·B.B.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第87页
     ·B.B.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应用第87-89页
       ·盆栽试验第87-89页
       ·田间药效试验第89页
   ·结论与讨论第89-93页
     ·结论第89-90页
     ·讨论第90-93页
       ·B.B.制剂合适剂型的选择第90-91页
       ·有效成分含量的确定第91页
       ·B.B.复方制剂的配制第91-9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93-95页
   ·结论第93-94页
   ·建议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5页
ABSTRACT第105-107页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第107-1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录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运载火箭质量经济性研究
下一篇:枣苗对移栽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蒸腾剂减缓胁迫的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