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及其金属栅极制作工艺概述 | 第16-26页 |
|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 第16-17页 |
| ·太阳能电池分类 | 第17-18页 |
|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7页 |
| ·太阳能电池的比较 | 第17-18页 |
| ·太阳能电池特性 | 第18-20页 |
| ·开路电压 | 第19页 |
| ·短路电流 | 第19页 |
| ·填充因子 | 第19-20页 |
| ·光电转换效率 | 第20页 |
| ·硅太阳能电池金属栅极制作工艺 | 第20-25页 |
| ·激光烧结法 | 第20-21页 |
| ·光刻蒸发法 | 第21页 |
| ·丝网印刷法 | 第21-22页 |
| ·模版印刷法 | 第22页 |
| ·移印法 | 第22-23页 |
| ·点胶法 | 第23-24页 |
| ·电镀法 | 第24页 |
| ·喷墨法 | 第24-25页 |
| ·二次及多次印刷法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喷墨印刷工艺 | 第26-34页 |
| ·硅太阳能电池的喷墨印刷设备 | 第26-28页 |
| ·设备选用 | 第26-27页 |
| ·设备组成 | 第27页 |
| ·设备原理 | 第27-28页 |
| ·硅太阳能电池的喷墨印刷材料 | 第28-29页 |
| ·油墨 | 第28-29页 |
| ·承印物 | 第29页 |
| ·硅太阳能电池的喷墨印刷工艺 | 第29-30页 |
| ·墨滴的喷射过程 | 第29-30页 |
| ·墨滴的撞击和铺展过程 | 第30页 |
| ·墨滴的固化和烧结过程 | 第30页 |
| ·影响硅太阳能电池质量的参数 | 第30-33页 |
| ·油墨的铺展和“咖啡环效应” | 第30-31页 |
| ·基底温度对栅线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印刷次数对栅线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硅太阳能电池栅极的变墨滴体积多次喷印优化模型 | 第34-42页 |
| ·变墨滴体积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 ·旋转椭球体积的墨滴模型 | 第34页 |
|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 | 第34-35页 |
| ·电阻理论 | 第35页 |
| ·等墨滴体积多次喷印模型 | 第35-38页 |
| ·单次喷墨印刷栅线宽度和高度的计算 | 第35-36页 |
| ·多次喷印接触理论 | 第36-38页 |
| ·栅线线宽不变的变墨滴体积多次喷印模型 | 第38-40页 |
| ·变墨滴体积的二次喷印 | 第38-39页 |
| ·电阻不变的变墨滴体积多次喷印 | 第39-40页 |
| ·多次喷印的控制与套准 | 第40-41页 |
| ·可变墨滴的控制 | 第40页 |
| ·多次喷印的套准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多次喷印硅电池效率分析 | 第42-45页 |
| ·栅线面积率改变的效率增加 | 第42-43页 |
| ·原光电转换效率改变的效率增加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 展望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