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及力学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试验研究第12页
     ·计算理论与设计研究第12-15页
   ·本文研究手段与研究内容第15-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手段第1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初期支护承载模式及其计算模型第18-38页
   ·荷载结构模型基本原理第18-21页
     ·连杆法第18-19页
     ·弹性地基单元法第19-21页
   ·地层结构法原理第21-26页
     ·基本概念第21-24页
     ·开挖效果模拟第24-25页
     ·岩体材料的非线性性质第25-26页
   ·基于有限元共同作用的荷载—结构模型的提出第26-27页
   ·有限元共同作用的荷载—结构模型的应用第27-36页
     ·有限元共同作用模型的建立第27-28页
     ·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隧道支护结构安全性研究第28-35页
     ·围岩弹性模量对初支弯矩的影响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研究第38-61页
   ·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概述第38-39页
   ·复合式衬砌接触单元弹性模量的探讨第39-41页
   ·接触弹性模量的数值分析结果比较第41-47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41-43页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3-47页
   ·关于防水层的探讨第47-49页
     ·复合式衬砌荷载—结构计算模型第49-53页
     ·复合式衬砌承载结构的荷载计算方法第50-51页
     ·隧道复合式衬砌强度计算方法第51-52页
     ·施工阶段的安全性和抗裂性标准研究第52-53页
   ·《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计算第53-59页
     ·复合式衬砌结构有限元分析第53-54页
     ·复合式衬砌安全性检算第54-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不同围岩条件下初支与二衬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61-72页
   ·受荷条件下初支与二衬的变形协调性关系第61-63页
     ·单元编号第61-62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63页
   ·初支与二衬荷载接触压力传递比例研究第63-71页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相互作用的推导第64-66页
     ·复合式衬砌二衬厚度比例与按刚度比例分配的关系第66-67页
     ·围岩级别对接触压力传递系数的影响第67-68页
     ·矢跨比对复合式衬砌荷载承担比的影响第68-69页
     ·弹性模量对复合式衬砌接触压力分配的影响第69-70页
     ·泊松比对复合式衬砌接触压力分配系数的影响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加宽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