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 ·磁性的意义与分类 | 第15-17页 |
| ·磁性的意义 | 第15页 |
| ·磁性的分类 | 第15-17页 |
| ·抗磁性 | 第15-16页 |
| ·顺磁性 | 第16页 |
| ·铁磁性 | 第16-17页 |
| ·磁性材料的分类 | 第17-18页 |
| ·软磁性材料 | 第17-18页 |
| ·硬磁性材料 | 第18页 |
| ·永磁性材料的分类 | 第18页 |
| ·磁场及其分类 | 第18-20页 |
| ·磁场的产生方式 | 第19页 |
| ·通电导线产生 | 第19页 |
| ·永磁体 | 第19页 |
| ·地磁场 | 第19页 |
| ·磁场分类 | 第19-20页 |
| ·磁场的生物效应 | 第20-25页 |
| ·磁场对生物分子的生物效应 | 第20-21页 |
| ·磁场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 第21-22页 |
| ·静磁场强度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 第21-22页 |
| ·低频磁场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 第22页 |
| ·磁场对不同功能系统的生物效应 | 第22-24页 |
| ·磁场对神经系统的生物效应 | 第22-23页 |
| ·磁场对血液系统的生物效应 | 第23页 |
| ·磁场对内分泌系统的生物效应 | 第23-24页 |
| ·磁场对不同有机体的生物效应 | 第24-25页 |
| ·磁场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 | 第24页 |
| ·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 第24-25页 |
| ·地磁导航的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 ·磁受体 | 第25-26页 |
| ·地磁导航理论的不足与展望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2-71页 |
| 实验Ⅰ不同染色方法显示的家鸽海马区神经元形态比较 | 第32-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实验动物灌流固定 | 第33页 |
| ·冰冻切片 | 第33-34页 |
| ·染色 | 第34页 |
| ·结果统计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不同染色方法的结果比较 | 第34-35页 |
| ·不同染色方法显示家鸽 HF 区神经元胞体、胞核大小的比较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染色原理 | 第36页 |
| ·尼氏体的形态 | 第36-37页 |
| 实验Ⅱ家鸽脊髓的结构特征 | 第37-4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动物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 ·测量 | 第38页 |
| ·冰冻切片 | 第38页 |
| ·尼氏染色 | 第38页 |
| ·显微成像系统成像 | 第38页 |
| ·脊柱横断面成像标本处理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 ·脊髓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 第38-42页 |
| ·脊髓的组织结构特征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关于家鸽脊髓节段分区 | 第43-44页 |
| ·家鸽脊髓的主要结构特征的意义 | 第44-45页 |
| 实验Ⅲ不同强度永磁刺激对家鸽脊髓神经元 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5-6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9页 |
| ·实验动物 | 第45-4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用品与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实验动物处理 | 第47-48页 |
| ·冰冻切片 | 第48页 |
| ·脊髓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 第48-49页 |
| ·结果统计 | 第49页 |
| ·实验结果 | 第49-60页 |
| ·不同强度永磁刺激对家鸽不同脊髓节段 Fos-IR 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 第49-53页 |
| ·磁刺激诱导神经元活动的途径 | 第53-60页 |
| ·永磁刺激对家鸽脊髓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生物磁现象的微观机制 | 第60-61页 |
| ·盐酸普鲁卡因的作用机理 | 第61页 |
| ·磁刺激诱发神经元活动加强的证据 | 第61页 |
| ·磁刺激、负重刺激诱发脊髓灰质神经元活动的途径 | 第61-62页 |
| 实验 Ⅳ 不同强度永磁刺激对家鸽大脑海马区、海马旁区神经元 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7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结果统计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9页 |
| ·不同强度永磁刺激对脊髓 Fos-IR 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 第63-66页 |
| ·磁刺激诱导神经元活动的途径 | 第66-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鸟类海马结构概述 | 第69页 |
| ·磁刺激诱发神经元活动加强的证据 | 第69-70页 |
| ·磁刺激诱发海马神经元活动的途径 | 第70-71页 |
| 全文小结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