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渭水流域史前房屋建筑形式与技术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插图目录第7-8页
插表目录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发现及研究概况第9-10页
   ·研究对象与时空范围第10页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10-12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2页
第二章 渭水流域史前房址分类及特征第12-36页
   ·减地留墙类第12-27页
     ·A类竖穴式第12-22页
     ·B类横穴式第22-27页
   ·地面起墙类第27-36页
     ·a型木骨泥墙式第27-33页
     ·b型夯土墙、土坯墙式第33-35页
     ·其他墙体第35-36页
第三章 渭水流域史前房屋建筑形式的时空演变第36-44页
   ·房屋建筑形式的共存关系第36-38页
   ·房屋建筑形式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8-40页
     ·阶段性差异第38-39页
     ·区域性特征第39-40页
   ·房屋建筑形式的创新演变第40-44页
     ·半地穴式房屋的演变及特征第41页
     ·木骨泥墙式房屋的演变第41-42页
     ·其他类型房屋的演变第42-44页
第四章 渭水流域史前房屋建筑技术分析第44-70页
   ·各类房屋建筑的技术特征第44-58页
     ·A类竖穴式房屋的技术特征及演变第44-50页
     ·B类横穴式房屋的技术特征第50-54页
     ·C类地面起墙类房屋的技术特征第54-58页
   ·房屋建筑技术的发展脉络第58-70页
     ·材料技术发展第59-62页
     ·结构技术的发展第62-70页
第五章 建筑形式与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第70-78页
   ·建筑技术的发展动因第70-73页
     ·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制约第70页
     ·功能需求的影响第70-71页
     ·文化因素的影响及技术传播第71-73页
   ·建筑形式发展与人地关系考察第73-74页
     ·历时性第73-74页
     ·共时性第74页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萌芽第74-78页
     ·体量的扩大与单体建筑结构特征的形成第75页
     ·数量的增加与建筑组群思路的萌芽第75-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附表第87-104页
 附表一 渭水流域史前时期房址数量统计表第87-88页
 附表二 减地留墙A类竖穴式房址概况一览表第88-93页
 附表三 减地留墙B类横穴式房址概况一览表第93-98页
 附表四 地面起墙C类房址概况一览表第98-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磨沟遗址寺洼文化墓葬埋葬过程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战国晚期至秦代秦文化扩张的初步探究--以考古学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