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根域真菌的季节多样性及病原拮抗和降解活性真菌初步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写词汇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 土壤真菌研究进展第12-16页
   ·土壤真菌多样性第12-13页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13-14页
   ·茶园土壤真菌生物组成及其变化第14-15页
   ·茶园根际土壤真菌研究进展第15-16页
 2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第16-22页
   ·内生真菌多样性第16-18页
   ·内生真菌增强寄主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表现第18-20页
   ·茶树内生真菌研究概况第20-22页
 3 真菌的综合利用第22-23页
   ·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概况第22-23页
   ·真菌的功能应用研究第23页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3-24页
 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4-26页
第二章 茶树根系内生真菌与根际土壤真菌的季节多样性分析第26-42页
 摘要第26-27页
 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茶树样本来源和采集方法第27页
   ·培养基第27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第27-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3页
   ·根际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第28-29页
   ·茶树根系内生真菌分离第29-30页
   ·菌种的纯化、保藏和形态鉴定第30页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0-33页
   ·多样性分析方法第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DNA提取与PCR反应结果第33-34页
   ·凝胶回收与菌液检测第34-35页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第35-38页
   ·不同季节茶树根系内生真菌差异性分析第38页
   ·不同季节根际土壤真菌差异性分析第38-40页
   ·不同季节下茶园根系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差异性分析第40页
 4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茶树内生真菌对病原真菌拮抗筛选及代谢成分分析第42-52页
 摘要第42页
 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材料第42-43页
   ·培养基第43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第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内生真菌之间相互关系第43页
   ·培养原液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测定第43-44页
   ·酸乙酯萃取液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测定第44页
   ·洗脱液检测第44-45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柿假尾孢菌和菌核青霉菌混合培养第45-46页
   ·不同时间不同培养原液对稻瘟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46-47页
   ·不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对稻瘟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47-48页
   ·硅胶薄层层析结果第48-49页
   ·酸乙酯浓缩液的GC-MS成分分析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施加短密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茶树修剪物降解作用第52-62页
 摘要第52页
 1 实验材料第52-53页
   ·供试土壤第52-53页
   ·供试材料第53页
   ·溶液配制第53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第53页
 2 实验方法第53-57页
   ·菌体及发酵液配制第53页
   ·盆栽土壤中修剪物和菌株施用第53-54页
   ·修剪物纤维素和木质素测定方法第54-55页
   ·土壤DNA的提取和18S rDNA的PCR扩增第55-56页
   ·DGGE、染色及凝胶成像分析第56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56-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不同处理下茶树修剪物变化差异第57页
   ·不同处理茶树修剪物纤维素变化第57-58页
   ·不同处理茶树修剪物木质素变化第58-59页
   ·土壤DNA提取与18S rDNA基因的PCR-DGGE第59-60页
 4 讨论第60-62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6页
附录第76-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茶树花粉管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下一篇:生物质炭施用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腐殖质组分及团聚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