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符号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5-HTTLPR | 第9-11页 |
| ·应激 | 第11页 |
| ·神经质人格 | 第11-12页 |
| ·冗思 | 第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本研究假设、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问卷测试方法 | 第14页 |
| ·测评工具 | 第14-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 ·统计方法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30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22-23页 |
| ·对抑郁症状的预测 | 第23-30页 |
| ·神经质人格在不同的基因型下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23-26页 |
| ·冗思在不同的基因型下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26-30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0-33页 |
| ·5-HTTLPR的多态性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 第30页 |
| ·不同基因型青少年神经质人格在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0-31页 |
| ·不同基因型青少年冗思在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1-32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 综述 | 第40-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