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16-20页 |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 金融发展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二、 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 第17-20页 |
一、 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 | 第17-19页 |
二、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新疆和重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及比较 | 第20-38页 |
第一节 新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 | 第20-26页 |
一、 新疆金融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二、 新疆经济增长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节 重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 | 第26-31页 |
一、 重庆金融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二、 重庆经济增长现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新疆和重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 第31-38页 |
一、 新疆和重庆经济增长的比较 | 第31-34页 |
二、 新疆和重庆金融发展的比较 | 第34-38页 |
第四章 新疆和重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8-54页 |
第一节 指标选取及数据整理 | 第38-42页 |
一、 指标选取 | 第38-40页 |
二、 数据整理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实证研究过程 | 第42-51页 |
一、 研究模型设立 | 第42页 |
二、 变量的 ADF 检验 | 第42-44页 |
三、 变量的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44-48页 |
四、 变量的 Granger 检验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一、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二、 主要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54-59页 |
第一节 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第55-56页 |
一、 加快推进高效环保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 | 第55页 |
二、 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促进重化工业结构升级 | 第55页 |
三、 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 | 第55-56页 |
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56页 |
第二节 逐渐完善金融机构,促进新疆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 第56-57页 |
一、 逐步推进银行业良性发展 | 第56页 |
二、 优化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 第56-57页 |
第三节 逐步展开投资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稳定性 | 第57-58页 |
一、 稳步推进投资结构调整 | 第57-58页 |
二、 扩大消费,实现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 第58页 |
第四节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第58-59页 |
一、 提高全疆各民族的金融意识,为新疆金融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第58页 |
二、 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 第58-59页 |
三、 改善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建设 | 第59页 |
四、 强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