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超募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IPO超募的制度背景以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30页 |
·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 第17-20页 |
·新股发行制度 | 第17-18页 |
·新股发行询价制度 | 第18-20页 |
·IPO定价理论 | 第20-24页 |
·内在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市盈率估值法 | 第21-22页 |
·CAPM理论 | 第22-24页 |
·信息不完全假说 | 第24-27页 |
·投资者不完美理性假说 | 第27-28页 |
·乐观预期 | 第27页 |
·投资者情绪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超募及其资金使用现状分析 | 第30-44页 |
·超募的数据分析 | 第30-36页 |
·居高不下的超募比例 | 第30-33页 |
·超高的市盈率 | 第33-36页 |
·超募资金利用情况 | 第36-43页 |
·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使用 | 第37-41页 |
·案例分析:神州泰岳的超募资金使用 | 第41-42页 |
·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超募的危害及其成因分析 | 第44-52页 |
·超募的危害 | 第44-46页 |
·浪费社会资源 | 第44页 |
·对上市公司发展不利 | 第44-45页 |
·损害投资者利益 | 第45-46页 |
·超募的原因 | 第46-51页 |
·制度层面的原因 | 第46-47页 |
·市场层面原因 | 第47-48页 |
·发行人原因 | 第48-49页 |
·投资者原因 | 第49-50页 |
·机构原因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超募的根治对策及资金使用建议 | 第52-61页 |
·制度层面的对策 | 第52-56页 |
·尽快推出直接退市制度 | 第53-54页 |
·引入存量发行机制 | 第54-55页 |
·建立卖空机制 | 第55页 |
·改革新股发行"量"的规定 | 第55-56页 |
·发行人层面的对策 | 第56-57页 |
·中介机构层面的对策 | 第57-58页 |
·加强对保荐机构监管 | 第57页 |
·纠正保荐机构的利益关系 | 第57-58页 |
·投资者层面的对策 | 第58-59页 |
·询价中引入中小投资者 | 第58页 |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58-59页 |
·超募资金使用建议 | 第59-60页 |
·提前考虑超募 | 第59页 |
·改善超募资金使用的事后措施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