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聚合物界面结构及其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联系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9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 | 第17-19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 | 第19-22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 | 第22-24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征 | 第24-27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 | 第27-37页 |
·界面扩散 | 第27-30页 |
·界面化学反应 | 第30-32页 |
·界面修饰 | 第32-35页 |
·界面载流子复合 | 第35-3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49-69页 |
·引言 | 第49页 |
·同步辐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50-54页 |
·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 | 第50-52页 |
·XPS、UPS和SRPES简介 | 第52-54页 |
·NEXAFS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NEXAFS的产生机理 | 第54-55页 |
·角分辨NEXAFS | 第55-57页 |
·NEXAFS的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吸附量热技术 | 第58-60页 |
·吸附量热技术的发展 | 第58页 |
·吸附量热技术的原理 | 第58-60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60页 |
·实验装置介绍 | 第6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3章 Ca/PMMA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9-85页 |
·引言 | 第69-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PMMA薄膜样品的制备 | 第71-72页 |
·Ca/PMMA界面的测量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清洁PMMA薄膜研究 | 第72-74页 |
·Ca/PMMA界面研究 | 第74-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4章 Ca/PMMA界面的温度调控研究 | 第85-103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实验结果 | 第88-94页 |
·粘附几率的测量 | 第88-89页 |
·吸附量热的测量 | 第89-91页 |
·光电子能谱的测量 | 第91-94页 |
·讨论部分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第5章 电极/PCDTBT的界面研究 | 第103-127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7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104-107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107页 |
·角分辨NEXAFS | 第107页 |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 第107页 |
·瞬态光伏测试技术 | 第107-111页 |
·瞬态光伏的基本原理 | 第108-109页 |
·瞬态光伏设备的搭建 | 第109-111页 |
·数据处理 | 第11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0页 |
·PCDTBT分子取向 | 第111-113页 |
·器件性能 | 第113-114页 |
·载流子复合速率常数的测量 | 第114-116页 |
·电极/PCDTBT界面相互作用 | 第116-118页 |
·能带结构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7-129页 |
·总结 | 第127页 |
·展望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