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典型草原湍流运动特征及湍流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7页 |
|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29-41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页 |
| ·观测内容及仪器 | 第29-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41页 |
| 第三章 北方典型草原下垫面湍流特征研究 | 第41-63页 |
| ·平均气象要素特征 | 第41-44页 |
| ·风速、空气温度和湿度廓线 | 第44-47页 |
| ·摩擦风速和无因次高度 | 第47-49页 |
| ·湍流的统计特征 | 第4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北方典型草原湍流通量规律及能量闭合分析 | 第63-76页 |
|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 第63-64页 |
|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特征 | 第64-67页 |
| ·地表能量闭合分析 | 第67-73页 |
| ·地表与大气间CO_2净交换量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北方典型草原湍流通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 第76-88页 |
| ·涡度相关法 | 第76-78页 |
| ·空气动力学方法 | 第78-81页 |
|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 第81-82页 |
| ·大孔径闪烁仪 | 第82-84页 |
| ·涡度相关与大孔径闪烁仪通量源区分析 | 第84-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湍流通量测定方法影响因子分析 | 第88-114页 |
| ·涡度相关法不同处理软件比较 | 第88-91页 |
| ·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影响 | 第91-93页 |
|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换位影响 | 第93-95页 |
| ·大孔径闪烁仪影响因子分析 | 第95-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4-117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4-11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16页 |
| ·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 致谢 | 第128-13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