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性研究 | 第12-13页 |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4页 |
3 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内容结构 | 第15页 |
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山区生态环境 | 第16页 |
·县域经济 | 第16页 |
·资源环境要素 | 第16-17页 |
·协调发展 | 第17页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桂东县生态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1 桂东县概况 | 第20-22页 |
·地形以山地为主 | 第20页 |
·土地资源类型众多 | 第20-21页 |
·植被、土壤类型丰富 | 第21页 |
·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 | 第21页 |
·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 第21-22页 |
2 桂东县生态环境现状 | 第22-23页 |
3 桂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4 影响桂东县生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 第24-28页 |
·有利因素 | 第24-25页 |
·资源丰富 | 第24-25页 |
·后发优势明显 | 第25页 |
·制约因素 | 第25-28页 |
·经济基础薄弱 | 第25-26页 |
·经济结构单一 | 第26页 |
·资源利用率低 | 第26-27页 |
·工业落后且产能低下 | 第27页 |
·水土流失严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山区生态环境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8-36页 |
1 评价对象的选取和指标的确定 | 第28页 |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28-29页 |
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9-30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29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29-30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30页 |
·实用性原则 | 第30页 |
4 生态环境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0-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3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3-36页 |
第五章 桂东县生态环境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1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2 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3 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4 研究结论 | 第40-42页 |
第六章 促进桂东县山区生态环境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2-45页 |
1 立足山区,开发山区特色生态产业 | 第42页 |
2 因势利导,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第42-43页 |
3 解放思想,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 | 第43页 |
4 合理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3-44页 |
5 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保障渠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