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水库生态环境评估与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绪论 | 第11-30页 |
| ·我国南方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安全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沉积物内源污染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沉积物对营养盐的吸附作用 | 第15页 |
| ·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 | 第15-16页 |
| ·高州水库概况 | 第16-28页 |
| ·水库地理位置与运行特点 | 第16-17页 |
| ·集水区人口和社会经济 | 第17-24页 |
| ·污染源概况 | 第24-27页 |
| ·高州水库水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高州水库水生态监测方法 | 第30-33页 |
| ·高州水库水相生态监测方法 | 第30-31页 |
| ·监测点布置 | 第30-31页 |
| ·采样频率与监测内容 | 第31页 |
| ·水质常规理化指标监测方法 | 第31页 |
| ·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监测方法 | 第31-32页 |
|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与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 ·浮游植物监测方法 | 第32页 |
| ·高州水库沉积物调查监测方法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 第33-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采样点设置 | 第33-34页 |
|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 第35-38页 |
| ·理化因子 | 第38-40页 |
| ·高州水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TLI) | 第40-41页 |
|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 第42-43页 |
|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高州水库沉积物氮磷以及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 第45-59页 |
| ·高州水库沉积物氮磷 | 第45-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 ·样品分析与测试 | 第45-46页 |
| ·高州水库底泥总氮总磷含量的水平空间分布 | 第46-47页 |
| ·高州水库底泥总氮总磷含量的垂向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 ·高州水库底泥总氮总磷含量的时间分布 | 第49页 |
| ·高州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 第49-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9-50页 |
| ·样品分析与测试 | 第50页 |
| ·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价方法 | 第50-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