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论文--系统解剖学论文

滩羊、犬与猪肾脏血管分支的分布特点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22页
 1 肾脏及其结构第9-11页
   ·肾脏的大体解剖第9-10页
   ·肾脏的功能单位第10页
   ·肾脏的血液循环第10-11页
 2 国内外肾脏血管研究的现状第11-19页
   ·肾动脉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肾动脉分支类型的研究第11-12页
     ·肾动脉分布状况的研究第12-13页
     ·肾脏微血管的研究第13-15页
     ·副肾动脉第15-16页
     ·肾动脉的影像学研究现状第16-17页
   ·肾静脉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肾静脉分支的研究第17-18页
     ·肾静脉瓣的研究第18页
     ·肾静脉的肾外属支第18-19页
 3 血管铸型技术第19-22页
   ·血管铸型技术的简介第19页
   ·血管铸型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第19-20页
   ·血管铸型技术填充剂的选择第20页
   ·血管铸型技术的应用第20-22页
第二部分 滩羊、犬与猪肾脏血管分支的分布特点第22-37页
 前言第22-2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实验材料第23页
   ·实验器材第23页
   ·实验试剂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页
 2 试验过程第23-25页
   ·试验试剂准备第23-24页
   ·试验过程第24-25页
     ·取材第24页
     ·插管第24页
     ·灌注第24页
     ·硬化第24页
     ·腐蚀第24页
     ·冲洗第24-25页
 3 实验结果第25-32页
   ·肾动脉血管的观察第25-29页
     ·滩羊肾动脉铸型标本的观察第25-26页
       ·滩羊肾动脉的分支第25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表面血管分支分布的观察第25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背面和腹面观察第25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正中水平面观察第25-26页
       ·在肾动脉铸型标本横断面上对肾血管分支分布的观察第26页
       ·肾动脉小叶间动脉之前的诸级分支未见吻合现象第26页
     ·犬肾动脉铸型标本的观察第26-27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表面血管分支分布的观察第26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背面和腹面的观察第26-27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正中水平面观察第27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横断面上肾血管分支分布的研究第27页
       ·肾动脉小叶间动脉之前的诸级分支未见肉眼可见的吻合现象第27页
     ·猪肾动脉铸型标本的观察第27-29页
       ·猪肾动脉的分支第27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表面血管分支分布的观察第27-28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背面和腹面观察第28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正中水平面观察第28页
       ·肾动脉铸型标本横断面上对肾血管分支分布的观察第28页
       ·肾动脉小叶间动脉之前的诸级分支未见吻合现象第28-29页
   ·肾静脉血管的观察第29-32页
     ·滩羊肾静脉血管铸型标本的观察第29-31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表面的血管的分支分布第29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背面和腹面肾静脉的分支分布第29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正中水平面上肾静脉的分支分布第29-30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横断面上肾静脉分支分布第30页
       ·肾静脉诸级之间的吻合第30页
       ·滩羊肾静脉的静脉瓣第30-31页
     ·犬的肾静脉铸型标本的观察第31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表面的血管的分支分布第31页
       ·肾静脉横断面血管分支分布第31页
       ·肾静脉诸级之间的吻合第31页
       ·肾静脉瓣的观察第31页
     ·猪肾静脉铸型标本的观察第31-32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表血管的分支分布第31-32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正中水平面上的肾静脉的分支分布第32页
       ·肾静脉铸型标本横断面上血管的分支分布第32页
       ·肾静脉诸级之间的吻合第32页
 4 讨论第32-36页
   ·肾脏叶间动脉和叶间静脉的立体分布第32-33页
   ·肾血管的立体构型呈扇贝壳状第33-34页
   ·肉眼可见肾动脉背侧支与腹侧支或前支与后支各自独立分布第34-35页
   ·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吻合第35页
   ·肾静脉的静脉瓣第35-36页
 5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附:图表第44-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导师简介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壳糖胺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代谢、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下一篇:牦牛大肠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分布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