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 | 第11页 |
| ·地下水动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地下水数值模拟现状 | 第13-14页 |
| ·邯郸东部平原地下水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 | 第16-23页 |
| ·自然概况 | 第16-18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6页 |
| ·气象水文 | 第16-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22页 |
| ·构造 | 第19页 |
| ·断裂 | 第19-22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2-23页 |
| ·行政区划及人口 | 第22页 |
| ·工业 | 第22页 |
| ·农业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邯郸东部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40页 |
| ·邯郸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 | 第23-33页 |
| ·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 | 第23-28页 |
| ·深层地下水水位动态 | 第28-33页 |
| ·水文地质条件分区 | 第33-34页 |
| ·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 第34-37页 |
|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37-38页 |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 第38-40页 |
| ·浅层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 | 第38页 |
| ·深层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深层地下水动态与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 | 第40-46页 |
| ·深层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40-42页 |
| ·研究区水量动态 | 第40-41页 |
| ·研究区水位动态 | 第41-42页 |
| ·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 | 第42-44页 |
| ·地下水漏斗的空间分布 | 第42页 |
| ·地下水漏斗的形成与扩展 | 第42-44页 |
|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动态 | 第44-46页 |
| ·水化学分布规律 | 第44页 |
| ·深层水地下水水质动态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邯郸东部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第46-69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6-47页 |
| ·模型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46页 |
| ·含水层概化 | 第46-47页 |
| ·边界条件概化 | 第47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7页 |
| ·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 ·数值方法 | 第48-50页 |
| ·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 ·模型调试与识别 | 第51-62页 |
| ·时间步长选择 | 第51-52页 |
| ·初始参数设定 | 第52-53页 |
| ·模型识别与验证 | 第53-62页 |
| ·地下水可开采量 | 第62-63页 |
| ·地下水动态预测 | 第63-69页 |
| ·地下水位预测 | 第63-66页 |
| ·深层地下水水位预测分析 | 第66页 |
| ·超采区预测 | 第66-6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