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

南海西北部陆架泥质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致谢第8-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3页
符号表第13-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8页
   ·陆架泥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第17-18页
   ·海岸陆架泥的研究进展第18-35页
     ·海岸泥第18-25页
     ·内陆架或近岸堆积第25-31页
     ·中陆架泥第31-34页
     ·中国近海陆架泥第34-3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5-3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8-52页
   ·风场第38-41页
   ·波浪第41页
   ·潮汐和潮流第41-43页
   ·余流第43-44页
   ·沿岸河流第44-45页
   ·地质构造演化第45-46页
   ·底质类型分布第46-52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52-65页
   ·现场采样与观测第52-54页
   ·粒度分析第54-57页
   ·~(210)Pb测年第57-60页
   ·物质输运第60-61页
   ·浅地层剖面探测与数据解译第61-65页
     ·浅地层剖面探测原理第61页
     ·浅地层剖面的解译方法第61-65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65-96页
   ·表层沉积物特征第65-68页
   ·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第68-73页
   ·柱状样沉积物特征第73-76页
   ·沉积物敏感组分第76-78页
   ·现代沉积速率第78-80页
   ·沉积相第80-85页
   ·温盐剖面第85-87页
   ·悬沙输运率第87-93页
   ·推移质输运率第93-96页
第五章 讨论第96-112页
   ·南海北部陆架的物质供给第96-98页
   ·珠江入海物质扩散第98-102页
   ·珠江河口演化与珠江远端泥的形成第102-107页
   ·东亚季风型泥质沉积体的对比第107-112页
第六章 结语第112-116页
   ·结论第112-115页
   ·后续研究方向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现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210Pb垂向剖面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影响因素
下一篇:基于ICESat和冰雷达数椐的南极Lambert冰川流域冰盖特征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