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7页 |
| ·新媒体概述 | 第17-22页 |
| ·新媒体概念 | 第17-18页 |
|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 第18-21页 |
|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 第22-25页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 第22-23页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对象 | 第23-25页 |
| ·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 第25-26页 |
| ·新媒体支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同时也制约其发展 | 第26页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拓展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同时也使其传播复杂化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 | 第27-40页 |
| ·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7-32页 |
| ·新媒体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范围 | 第27-29页 |
| ·新媒体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 | 第29-30页 |
| ·新媒体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性 | 第30-31页 |
| ·新媒体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个性化 | 第31-32页 |
| ·新媒体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2-33页 |
| ·减少对马克思主义在语言上的认同 | 第32-33页 |
| ·增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复杂性 | 第33页 |
| ·削弱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 第33页 |
| ·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 ·对于利用新媒体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不足 | 第34-36页 |
| ·缺乏新媒体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 第36页 |
| ·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向的新媒体软件技术更新缓慢 | 第36-37页 |
| ·对于利用新媒体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管理与监评机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 第40-51页 |
| ·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宣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 | 第40-43页 |
| ·用新媒体宣传强化认识 | 第41-42页 |
| ·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宣传提高认识 | 第42-43页 |
| ·建设新媒体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 第43-46页 |
| ·建立新型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抓起 | 第43-44页 |
|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新媒体培训 | 第44-45页 |
| ·注重提高新媒体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 | 第45页 |
| ·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并进行终身学习 | 第45-46页 |
| ·加快更新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技术 | 第46-48页 |
| ·建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 | 第46-47页 |
| ·开发新型教育教学软件 | 第47页 |
| ·加大投入力度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平台 | 第47-48页 |
| ·加强政府管理以及构建监评机制 | 第48-50页 |
| ·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 第48-49页 |
| ·构建监评机制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