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产小檗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第一章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植物内生菌的定义及研究进展 | 第11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起源、分布及生物多样性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2-14页 |
·内生真菌能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2-13页 |
·内生真菌能提高宿主植物的抗虫性 | 第13页 |
·内生真菌能增强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 第13页 |
·内生真菌能提高宿主植物的抗干旱及其它非生物胁迫 | 第13页 |
·内生真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14页 |
·内生真菌能促进代谢产物的形成 | 第14页 |
·植物内生真菌产活性成分的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14-15页 |
·产其他药用物质的内生真菌 | 第15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5-16页 |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黄连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黄连的形态及分布概况 | 第18页 |
·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 | 第18-19页 |
·黄连的药理作用 | 第19-22页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第19页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20页 |
·降血糖作用 | 第20页 |
·降血压作用 | 第20页 |
·降血脂作用 | 第20页 |
·消化系统作用 | 第20-21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21页 |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第21-22页 |
试验研究 | 第22-45页 |
第三章 黄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试验 | 第22-29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供试细菌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试剂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黄连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3页 |
·黄连内生真菌的纯化及保存 | 第23-24页 |
·抑菌试验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26页 |
·黄连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 | 第24-25页 |
·抑菌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小檗碱的检测 | 第29-35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培养基及薄层层析板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黄连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 | 第30页 |
·液体发酵产物的处理 | 第30页 |
·薄层色谱法检测 | 第3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 第30-31页 |
·结果 | 第31-33页 |
·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 | 第3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发酵液中小檗碱浓度的计算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产小檗碱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35-45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35-36页 |
·仪器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试剂的配制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38页 |
·内生真菌的传统分类鉴定 | 第36页 |
·内生真菌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 | 第36-38页 |
·结果 | 第38-43页 |
·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38-40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