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地域文化在运河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滨水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9页
   ·研究背景第18-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发展趋势第23-24页
   ·相关定义与理论第24-25页
     ·地域性特色第24页
     ·地域文化第24页
     ·景观地域性第24-25页
     ·文化景观第25页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第25-29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6-28页
     ·本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第28-29页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运河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第29-39页
   ·京杭大运河总体概述第29-30页
     ·基础情况第29-30页
     ·历史变迁第30页
     ·问题与现状第30页
   ·京杭大运河遗产景观廊道第30-32页
     ·遗产景观资源的特性与构成第31页
     ·遗产景观模式构建实践第31-32页
   ·运河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第32-34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32页
     ·文化传承的原则第32-33页
     ·延续历史的原则第33页
     ·景观共享的原则第33页
     ·生态兼顾的原则第33-34页
   ·运河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手法第34-35页
     ·统一元素贯穿多个景观节点第34页
     ·带状连续绿地支撑运河景观骨架第34页
     ·区域特色创造丰富运河景观第34-35页
   ·运河景观设计实例解说第35-37页
     ·扬州古运河景观第35-36页
     ·淮安运河文化广场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第39-45页
   ·地域文化适用的场地范围第39-40页
     ·地方性特点明显的场地第39页
     ·历史文化重构的场地第39页
     ·商业化发展需要的场地第39-40页
   ·地域文化表达语言第40-41页
     ·符号化诠释第40页
     ·记忆性表达第40-41页
     ·抽象化抒情第41页
   ·优秀地域文化主题作品第41-43页
     ·中山岐江公园第41-42页
     ·宜昌运河公园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运河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营造第45-65页
   ·运河景观中地域文化体现的意义第45-50页
     ·对民俗风情的展示第45-46页
     ·对地域特征的运用第46-49页
     ·挖掘场所精神的内涵第49-50页
   ·运河景观中地域文化的应用手法第50-56页
     ·在历史文化中寻根第50-52页
     ·对历史脉络的延续第52-54页
     ·对历史元素的借鉴与创新第54-56页
   ·地域文化在运河景观设计中的表现第56-63页
     ·形似第56-58页
     ·神似第58-61页
     ·形神兼备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运河徐州段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分析第65-81页
   ·运河徐州段概况第65-68页
     ·徐州地理地貌第65-67页
     ·运河徐州段历史概况第67页
     ·运河徐州段现状第67-68页
   ·运河徐州段遗传构成第68-71页
     ·水利工程遗产第68-70页
     ·物质文化遗产第70-71页
     ·聚落遗产第71页
   ·运河徐州段所展现的城市地域文化属性第71-75页
     ·自然文化第72页
     ·城建文化第72-73页
     ·人文文化第73-75页
   ·运河徐州段滨河绿地的地域价值和可识别性第75-79页
     ·运河徐州段滨河绿地的地域价值第75-76页
     ·运河徐州段滨河绿地的可识别性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运河徐州段滨水景观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及方式第81-90页
   ·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第81-82页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第81页
     ·以人为本原则第81页
     ·整体性原则第81-82页
   ·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第82-89页
     ·通过场所精神的解读来寻找适宜的形式第82-84页
     ·通过历史遗迹片段的重塑来表达第84-85页
     ·通过传统元素来增加可识别性第85-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徐州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与设计第90-104页
   ·基础情况分析第90-94页
     ·场地景观优势第91-92页
     ·场地景观劣势第92-93页
     ·问题第93-94页
   ·设计导则第94-96页
     ·设计目标第94-95页
     ·设计理念第95页
     ·设计手法第95-96页
   ·方案设计第96-98页
     ·功能分区第96页
     ·景观结构第96-98页
     ·游览路线第98页
   ·细化设计第98-102页
     ·“对话古今”——汉墓外环境第98-99页
     ·“牌坊遗风”——荆山桥遗址景观第99-100页
     ·“时空穿梭”——秦洪桥步道景观第100-101页
     ·“时尚工厂”——船厂与电镀厂遗址改造第101页
     ·“烟雨农庄”——河源文化展示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八章 结论第104-106页
   ·总结第104页
   ·讨论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详细中文摘要第111-114页
详细英文摘要第114-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漆漆酚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湘江流域水权现状分析及其水市场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