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Bt棉花种植情况 | 第12-13页 |
·昆虫对Bt及转基因作物的抗性现状 | 第13-16页 |
·室内Bt抗性研究 | 第13-15页 |
·田间Bt抗性研究 | 第15-16页 |
·Bt抗性综合治理 | 第16-22页 |
·高剂量/庇护所策略 | 第16-17页 |
·双基因策略 | 第17-18页 |
·昆虫不育性防治 | 第18-22页 |
2 Bt棉区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耐性发展动态 | 第22-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抽样地点的选择 | 第23-26页 |
·雌蛾的采集和饲养 | 第26页 |
·Bt毒蛋白 | 第26页 |
·F1代幼虫生物测定 | 第26-27页 |
·F2代幼虫生物测定 | 第2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F1代生测 | 第27-33页 |
·F2代生测 | 第33-34页 |
·F1和F2代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夏津和安次两地不同年份抗性基因频率估算 | 第36页 |
·夏津和安次两地抗性频率变化趋势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3 利用分子手段监测棉铃虫抗性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幼虫采集 | 第43页 |
·DNA提取 | 第43-44页 |
·PCR检测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4 Bt棉区天然庇护所延缓棉铃虫抗性的演变 | 第49-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采集地点 | 第50-51页 |
·幼虫采集和单对家系的建立 | 第51页 |
·F1代生测 | 第51-52页 |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5 田间棉铃虫对Cry1Ac和Vip3A的耐性反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61-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抽样地点的选择 | 第62页 |
·雌蛾的采集和饲养 | 第62-63页 |
·Bt毒蛋白 | 第63页 |
·F_1代幼虫生物测定 | 第6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F_1代在Cry1Ac和Vip3Aa饲料上的生物测定 | 第64-66页 |
·F_1代Cry1Ac与Vip3Aa交互作用 | 第66-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6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