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湿地及湿地保护概述 | 第12-21页 |
·湿地的概念 | 第12-14页 |
·国外 | 第12-13页 |
·中国 | 第13-14页 |
·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 第14-18页 |
·国外的湿地保护运动 | 第14-15页 |
·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 | 第15-17页 |
·湿地保护面对的利益冲突 | 第17-18页 |
·湿地评价——衡平利益冲突的重要杠杆 | 第18-20页 |
·湿地评价 | 第18-19页 |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湿地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21-31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 第21-24页 |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 第21-22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定位 | 第22-23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 | 第23-24页 |
·生态资源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优越性 | 第24-26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保护生态资源中的局限性 | 第26页 |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 | 第26-29页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湿地保护中的运用 | 第29-31页 |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 第29页 |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 | 第29-30页 |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 | 第30页 |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湿地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31-39页 |
·我国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 | 第31-35页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 | 第31-32页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对“可供选择方案”的要求 | 第32-33页 |
·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 第33-34页 |
·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公众参与 | 第34页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违法成本较低 | 第34-35页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执行率偏低 | 第35页 |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缺陷 | 第35-37页 |
·评价对象过于狭隘 | 第35-36页 |
·湿地资源的特殊性在评价内容中难以体现 | 第36-37页 |
·缺少对湿地资源开发进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完善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39-47页 |
·完善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39-41页 |
·将政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 第39页 |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第39-40页 |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可供选择方案 | 第40-41页 |
·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监察制度 | 第41页 |
·构建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1-47页 |
·扩大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 第43页 |
·完善涉及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 第43-44页 |
·在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 | 第44-45页 |
·充分考虑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明确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方式 | 第45页 |
·强化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 | 第45-46页 |
·重视湿地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