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 临床病例分组 | 第11页 |
(二) 临床药物 | 第11页 |
(三) 方法与步骤 | 第11-14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四、 统计学方法 | 第14页 |
五、 流程图 | 第14-15页 |
六、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5页 |
(一) 两组患者年龄、P(孕激素) | 第15页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肾阴虚证候积分比较 | 第15页 |
七、 治疗结果 | 第15-21页 |
(一) 两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变化 | 第15-16页 |
(二)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黄体期血清 E2、P 水平的对比 | 第16-17页 |
(三)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黄体期 B 超下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的对比 | 第17-18页 |
(四)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黄体期 B 超下子宫动脉 PI、RI 以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的对比 | 第18-19页 |
(五)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 HB-EGF 水平的对较; | 第19页 |
(六) 两组患者用药后肾阴虚证候积分与 HB-EGF 平均光度的相关性 | 第19-20页 |
(七)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中胞饮突数量的对比 | 第20-21页 |
八、 讨论 | 第21-29页 |
(一) 胞宫乃孕育之本 | 第21-22页 |
(二) 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 第22-24页 |
(三)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胞饮突和 HB-EGF 密切相关 | 第24-27页 |
(四) 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的治疗原则和方药的探讨 | 第27-28页 |
(五) 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影响胞饮突的发育和 HB-EGF 的表达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发表论文 | 第48-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