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法律推理不仅是演绎推理 | 第10-11页 |
二、 设证推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设证推理与司法裁判 | 第13-27页 |
第一节 设证推理的基本理论 | 第13-24页 |
一、 设证推理的双重透视与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二、 设证推理的外延与特征 | 第17-19页 |
三、 设证推理与相关推理方式的辨析 | 第19-24页 |
第二节 关于司法裁判形成的一般界说 | 第24-27页 |
一、 学界对司法裁判形成模式的分歧 | 第24-25页 |
二、 司法裁判形成的一般模式——“先等置后推论” | 第25-26页 |
三、 等置模式下的设证推理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设证推理的成因探析与逻辑路径 | 第27-38页 |
第一节 设证推理运用于司法实务的原因 | 第27-30页 |
一、 理论前提:认识的“由表及里”及法官的“法感” | 第27-29页 |
二、 现实基础:内心“公平正义感”与思维的“结果导向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司法裁判下设证推理的逻辑路径 | 第30-38页 |
一、 事实提取——事实的“破”与“立” | 第31-32页 |
二、 预设规范的提出与确定 | 第32-34页 |
三、 对预判的涵摄与推演 | 第34-35页 |
四、 对预判的修正与确定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设证推理与司法裁判的融合与冲突 | 第38-46页 |
第一节 设证推理对司法裁判的正面意义 | 第38-41页 |
一、 确定思考方向、提高办案效率 | 第38-39页 |
二、 促进社会效果与判决结果的统一 | 第39-40页 |
三、 意义之扩展——在侦查与证据认定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设证推理对司法裁判的负面影响 | 第41-46页 |
一、 结果“或然性”与法律“严谨性”的悖反 | 第41-43页 |
二、 法官的“选择偏见”到判决“公正性”的量度 | 第43页 |
三、 设证逻辑的“复杂”与“简洁”判决书间的出入 | 第43-46页 |
第四章 设证推理在司法裁判形成中的理性运用 | 第46-57页 |
第一节 主观层面:客观与偏见 | 第46-51页 |
一、 法律人的基本价值坚持 | 第46-47页 |
二、 把握好设证推理的“度” | 第47-51页 |
第二节 客观层面:保证设证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 第51-57页 |
一、 事实提取的全面、可靠性 | 第51-53页 |
二、 将规范涵摄反复推演 | 第53-55页 |
三、 结论的可检验性 | 第55-56页 |
四、 从法律制度上加以规范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