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8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8-19页 |
五、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兵团精神的卡里斯玛性质 | 第20-28页 |
一、 韦伯的统治类型 | 第20-22页 |
二、 兵团精神是一种卡里斯玛观念 | 第22-23页 |
三、 兵团屯垦戍边核心理念的历史演变 | 第23-26页 |
四、 兵团精神与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四院校创建时期兵团精神及其对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的影响 (1949 年—1966 年) | 第28-41页 |
一、 以农业开荒和巩固政权为主要形态的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实践 | 第28-31页 |
二、 四院校创建时期兵团精神 | 第31-34页 |
三、 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 | 第34-38页 |
四、 兵团精神与石大办学理念的内在高度一致性:爱国服务理念至上和艰苦朴素性格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兵团及石河子大学发展(1966 年—1976 年) | 第41-47页 |
一、 过分强调兵团的军事性质和任务,忽略兵团企业性和发展生产的任务 | 第41-42页 |
二、 “文革”中的医学院和农学院 | 第42-45页 |
三、 兵团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恢复振兴时期兵团精神及其对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的影响(1976 年—1996 年) | 第47-57页 |
一、 以农业工业化、反民族分裂和防御颠覆破坏为核心的兵团屯垦戍边 | 第47-49页 |
二、 恢复振兴时期的兵团精神核心体现 | 第49-51页 |
三、 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 | 第51-55页 |
四、 兵团精神与石大办学理念的内在高度一致性:开放包容、改革创新 | 第55-57页 |
第六章 跨越式发展时期兵团精神及其对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的影响(1996 年至今) | 第57-68页 |
一、 以综合性屯垦和文化戍边为显著特点的兵团屯垦戍边新形式 | 第57-61页 |
二、 文化戍边视野下兵团精神与时俱进品格的凸显 | 第61-64页 |
三、 跨越式发展时期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 | 第64-66页 |
四、 跨越式发展时期兵团精神和石河子大学服务与贡献的主旋律:教育戍边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二、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69页 |
三、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附录一 关于兵团精神核心理念历史演进的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附录二 关于兵团精神与石河子大学办学理念的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