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诏令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诏令文体释义及两汉诏令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诏令文体简介 | 第12-15页 |
一、诏令的发布者 | 第12-13页 |
二、诏令的撰写 | 第13-14页 |
三、诏令的类别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两汉诏令的相关文本 | 第15-17页 |
一、北宋林虙的《西汉诏令》 | 第15页 |
二、南宋楼昉的《东汉诏令》 | 第15-16页 |
三、《两汉诏令》 | 第16页 |
四、清严可均的《全汉文》和《全后汉文》 | 第16页 |
五、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 | 第16-17页 |
六、清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诏令类》 | 第17页 |
第三节 两汉诏令相关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 第18-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两汉诏令内容分类及分析比较 | 第21-73页 |
第一节 劝课农桑 | 第23-29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劝课农桑诏令 | 第23-27页 |
二、东汉时期的劝课农桑诏令 | 第27-28页 |
三、东西两汉劝课农桑诏令比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宽刑薄赋 | 第29-37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宽刑薄赋类诏令 | 第29-34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宽刑薄赋类诏令 | 第34-36页 |
三、两汉诏令中宽刑薄赋类诏令比较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宽恤赦免 | 第37-45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宽恤赦免类诏令 | 第37-40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宽恤赦免类诏令 | 第40-45页 |
三、两汉诏令中宽恤赦免类诏令比较 | 第45页 |
第四节 封赏 | 第45-49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封赏类诏令 | 第45-47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封赏类诏令 | 第47-48页 |
三、两汉诏令中封赏类诏令比较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废立任免 | 第49-52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废立任免类诏令 | 第49-50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废立任免类诏令 | 第50-51页 |
三、两汉诏令中废立任免类诏令比较 | 第51-52页 |
第六节 祭祀 | 第52-54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祭祀类诏令 | 第52-53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祭祀类诏令 | 第53-54页 |
三、两汉诏令中祭祀类诏令比较 | 第54页 |
第七节 礼仪制度 | 第54-58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礼仪制度类诏令 | 第54-56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礼仪制度类诏令 | 第56-58页 |
三、两汉诏令中礼仪制度类诏令比较 | 第58页 |
第八节 循行天下 | 第58-60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循行天下类诏令 | 第58-59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循行天下类诏令 | 第59-60页 |
第九节 求贤纳言 | 第60-63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求贤纳言类诏令 | 第60-62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求贤纳言类诏令 | 第62-63页 |
三、两汉诏令中求贤纳言类诏令比较 | 第63页 |
第十节 祥瑞灾异 | 第63-65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祥瑞灾异类诏令 | 第63-64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祥瑞灾异类诏令 | 第64-65页 |
第十一节 对外关系 | 第65-68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对外关系类诏令 | 第65-67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对外关系类诏令 | 第67-68页 |
三、两汉诏令中对外关系类诏令比较 | 第68页 |
第十二节 其他 | 第68-73页 |
一、西汉诏令中的其他类诏令 | 第68-70页 |
二、东汉诏令中的其他类诏令 | 第70-73页 |
第三章 “诏令之美,无过汉唐” | 第73-79页 |
第一节 两汉诏令的宏大文风及其比较 | 第73-76页 |
一、两汉诏令气势宏大的文风 | 第73-74页 |
二、诏令风格的分期变化及比较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引经据典的修辞手法 | 第76-78页 |
第三节 帝王诏令中悲天悯人的情感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