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羟基喜树碱DDS微粒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羟基喜树碱的概述 | 第9-11页 |
| ·结构和性质 | 第9页 |
| ·抗癌作用机理 | 第9-10页 |
| ·现行制剂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药物输送系统(DDS)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DDS 传统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 ·羟基喜树碱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 DDS 微粒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超临界 CO2注入法(SSI) | 第16-17页 |
| ·超临界快速膨胀法(RESS) | 第17页 |
| ·超临界反溶剂法(SAS) | 第17-21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4-25页 |
| ·SAS 造粒仪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4页 |
| ·超临界相平衡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4-25页 |
| ·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 ·DDS 微粒粒径测量 | 第25-26页 |
| ·DDS 微粒形貌表征 | 第26页 |
| ·DDS 微粒透射电镜表征 | 第26页 |
| ·DDS 微粒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 第26-27页 |
| ·DDS 微粒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7页 |
| ·DDS 微粒 FT-IR 表征 | 第27页 |
| ·DDS 微粒体外释放实验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PLLA 负载 HCPT 的研究 | 第29-43页 |
| ·体系筛选 | 第29-32页 |
| ·载体选择 | 第29-30页 |
| ·溶剂的选择 | 第30-32页 |
| ·实验条件及结果 | 第32-34页 |
| ·DDS 微粒载药量测试 | 第32-33页 |
|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 ·结果讨论 | 第34-42页 |
| ·过程参数对样品的影响 | 第34-36页 |
| ·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脂质体负载 HCPT 的研究 | 第43-52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以粒径、包封率为指标的最优方案 | 第44-46页 |
| ·SEM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DSC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XRD 结果分析 | 第48页 |
| ·FT-IR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TEM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药物的体外释放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