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对藻类荧光响应规律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生物检测方法 | 第11-14页 |
| ·鱼类毒性试验 | 第11-12页 |
| ·蚤类毒性试验 | 第12页 |
| ·发光细菌法 | 第12-13页 |
| ·藻类毒性试验 | 第13-14页 |
| ·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 | 第14-18页 |
| ·藻类叶绿素荧光原理 | 第14-16页 |
| ·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 ·课题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供试藻的获取 | 第20-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 ·供试藻的选取 | 第21页 |
| ·供试藻的培养 | 第21-22页 |
| ·供试藻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的确定 | 第22-26页 |
| ·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 ·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 ·供试藻的获取 | 第26-28页 |
| ·铜绿微囊藻的获取 | 第26-27页 |
| ·蛋白核小球藻的获取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藻类叶绿素荧光响应重金属毒性实验 | 第30-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32页 |
| ·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选取 | 第30-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藻类叶绿素荧光对重金属的响应时间实验 | 第32-33页 |
|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荧光响应实验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 ·汞 | 第33-36页 |
| ·镉 | 第36-38页 |
| ·锌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藻类叶绿素荧光响应农药毒性的实验 | 第42-5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 ·典型农药污染物的选取 | 第42-43页 |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农药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 ·藻类叶绿素荧光对农药的响应时间实验 | 第43页 |
| ·藻类对农药的荧光响应实验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 ·莠去津 | 第44-46页 |
| ·百草枯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藻类叶绿素荧光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第50-56页 |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 ·生物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51页 |
| ·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测定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