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导论 | 第14-20页 |
| 第1章 元帝国经济的建立 | 第20-34页 |
| ·蒙古族建立元朝的经济基础 | 第20-25页 |
| ·蒙古汗国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领主制经济过渡 | 第20-21页 |
| ·征服金与西夏,蒙古族统一北部中国 | 第21-23页 |
| ·农牧业生产力进步迅速 | 第23-25页 |
| ·建立政权后元帝国中央及地方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25-30页 |
| ·中枢决策系统及各经济管理部门 | 第25-27页 |
| ·行中书省及路、府、州、县的设置 | 第27-30页 |
| ·漠北地区的经济管理机构 | 第30页 |
| ·元代实现全国一统的经济条件 | 第30-34页 |
| ·以“汉法”治汉地,稳定中原经济 | 第31-32页 |
| ·元初的重农政策——保护农业发展、开荒屯田、兴修水利 | 第32-34页 |
| 第2章 元帝国的经济制度及其民族性 | 第34-62页 |
| ·土地制度 | 第34-43页 |
| ·土地所有权归属 | 第34-36页 |
| ·土地再分配——分地、赐田、职田 | 第36-40页 |
| ·元朝缓解农民少地无地的措施 | 第40-41页 |
| ·国家与大地主间的矛盾 | 第41-43页 |
| ·货币制度 | 第43-49页 |
| ·统一货币,发行中统钞 | 第43-45页 |
| ·军费支出浩大,“钞虚”现象形成 | 第45-47页 |
| ·至元钞颁行失败,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 第47-49页 |
| ·财政政策 | 第49-57页 |
| ·税粮与科差为主的税收机制 | 第49-52页 |
| ·历任皇帝的财政收入概况 | 第52-53页 |
| ·军费、官俸及工程建造开支与赐赉、赈济支出 | 第53-56页 |
| ·财政收支由平衡转为失衡 | 第56-57页 |
| ·海外贸易政策 | 第57-62页 |
| ·保留“市舶司”管理各大港口 | 第57-58页 |
| ·以“官本船”为代表的官方贸易与私人贸易 | 第58-60页 |
| ·“至元法则”与“延祐法则”管理海外贸易 | 第60-62页 |
| 第3章 元代蒙古族的经济制度 | 第62-76页 |
| ·元代的“蒙古旧制” | 第62-67页 |
| ·投下分封制及达鲁花赤 | 第62-65页 |
| ·怯薛与札鲁忽赤 | 第65-67页 |
| ·元代蒙古社会等级结构 | 第67-73页 |
| ·元代蒙古人的分布 | 第67-69页 |
| ·“四等人制”下蒙古族劳动者地位低下 | 第69-71页 |
| ·元代蒙古族的赋税徭役制度 | 第71-73页 |
| ·蒙古族内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第73-76页 |
| ·牧奴与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突出,起义频发 | 第73-74页 |
| ·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激化,北方诸王叛乱 | 第74-76页 |
| 第4章 元帝国倾斜经济政策扶持下的蒙古族经济 | 第76-98页 |
| ·全盛的畜牧业 | 第76-85页 |
| ·设太仆寺等畜牧业专管机构 | 第76-78页 |
| ·普设官营牧场 | 第78-81页 |
| ·“屠禁”等法律政策保障 | 第81-83页 |
| ·“倾斜式”的国家财政赈济 | 第83-84页 |
| ·马政 | 第84-85页 |
| ·农耕经济扩大 | 第85-89页 |
| ·招募军民扩大屯田规模 | 第85-87页 |
| ·《农书》等农业书籍对蒙古族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 第87-89页 |
| ·官办手工业带动蒙古族手工业经济 | 第89-93页 |
| ·发达的官办手工业 | 第89-91页 |
| ·制毡、制鞍、制甲——畜产品加工技术发达 | 第91-93页 |
| ·“富夸塞北”的草原城镇及商贸业 | 第93-98页 |
| ·大力兴建蒙古地区城镇 | 第93-95页 |
| ·减免商业税收,降低商税比率 | 第95-96页 |
| ·驿道交通发达 | 第96-98页 |
| 第5章 元帝国经济崩溃与蒙古族经济的衰落 | 第98-108页 |
| ·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经济濒临崩溃 | 第98-103页 |
| ·皇权更迭导致滥赐现象严重 | 第98-101页 |
| ·钞法更替频繁,佛事支出有增无减 | 第101-103页 |
| ·元末农民起义 | 第103-105页 |
| ·元末社会矛盾激化 | 第103-104页 |
| ·元廷弃大都北迁 | 第104-105页 |
| ·元代蒙古族经济衰落 | 第105-108页 |
| ·依赖中央扶持的元代蒙古族生产力停滞 | 第106-107页 |
| ·失去“倾斜性”经济扶持的蒙古族经济走向衰落 | 第107-108页 |
| 第6章 元代蒙古族和其它民族间的经济关系 | 第108-122页 |
| ·与国内其他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 | 第108-112页 |
| ·以农业合作为主的蒙汉经济文化交融 | 第108-110页 |
| ·藏传佛教联系蒙藏两族 | 第110-112页 |
| ·与四大宗藩之国的经济关系 | 第112-116页 |
| ·元朝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军事、经济关系 | 第112-114页 |
| ·元朝与钦察汗国的经济关系 | 第114-115页 |
| ·伊利汗国——与元朝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汗国 | 第115-116页 |
| ·与亚洲其他民族的经济关系 | 第116-119页 |
| ·高丽——以联姻为主的经济往来 | 第116-118页 |
| ·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 第118-119页 |
| ·与南亚、印度的经济关系 | 第119页 |
| ·与欧洲、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岛的经济关系 | 第119-122页 |
| ·与欧洲的商业往来 | 第120-121页 |
| ·与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国家的频繁互市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