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 选题背景与研宄意义 | 第8页 |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8-10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明清宫廷文物如何栖身洛阳 | 第12-18页 |
| 第一节 慈宁宫与大佛堂历史沿革 | 第12-15页 |
| 第二节 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如何辗转洛阳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洛阳白马寺与洛阳博物馆藏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 | 第18-76页 |
| 第一节 洛阳白马寺24尊佛教造像 | 第18-30页 |
| 第二节 洛阳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藏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 | 第30-76页 |
| 第三章 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的几个问题 | 第76-111页 |
| 第一节 洛阳白马寺24尊夹贮佛像与北京大能寺 | 第76-97页 |
| 第二节 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的来源问题 | 第97-99页 |
| 第三节 慈宁宫大佛堂陈设与主题 | 第99-111页 |
| 结论 文物的流转变迁及其语境的变化 | 第111-125页 |
| 第一节 慈宁宫大佛堂佛教文物空间转换 | 第111-119页 |
| 第二节 文物的流转、变迁及对中国美术史写作的影响 | 第119-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