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样态及具体贯彻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疑罪从无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1-20页 |
·有关“疑罪”的界定 | 第11-14页 |
·广义的“疑罪” | 第11-12页 |
·狭义的“疑罪” | 第12-13页 |
·本文观点 | 第13-14页 |
·疑罪从无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无罪推定理论 | 第14-15页 |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5-16页 |
·司法公正理论 | 第16-17页 |
·证明标准理论 | 第17-20页 |
第2章 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样态 | 第20-27页 |
·疑罪从无原则在立法层面的样态 | 第20-22页 |
·新中国成立前的立法规定 | 第20-21页 |
·新中国成立后的立法规定 | 第21-22页 |
·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层面的样态 | 第22-25页 |
·疑罪从有 | 第22-23页 |
·疑罪从轻 | 第23-24页 |
·疑罪搁置 | 第24-25页 |
·疑罪从无原则在社会层面的样态 | 第25-27页 |
第3章 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的具体贯彻 | 第27-37页 |
·“疑罪从无”在我国难实现之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相关立法不完善 | 第27-28页 |
·传统思想的束缚 | 第28-29页 |
·社会舆论的影响 | 第29-30页 |
·在我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对策分析 | 第30-37页 |
·提高法律地位,完善侦查、审判阶段的规定 | 第31页 |
·改进相关制度 | 第31-35页 |
·积极培育疑罪从无的法律理念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