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溯源与流变 | 第15-21页 |
| ·明代以前“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溯源 | 第15-17页 |
| ·“琴可通灵”故事类型定义 | 第15-16页 |
| ·六朝志怪中故事类型的发轫 | 第16页 |
| ·唐宋传奇与笔记对故事类型发展的承上启下作用 | 第16-17页 |
| ·明清小说“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流变 | 第17-21页 |
| ·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文本的筛选 | 第17-18页 |
| ·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母题分类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承袭 | 第21-29页 |
| ·“抚琴遇鬼”与“神鬼爱琴”母题的继承 | 第21-22页 |
| ·“抚琴遇鬼”与“神鬼爱琴”母题的涵义 | 第21页 |
| ·“抚琴遇鬼”与“神鬼爱琴”母题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明清小说“抚琴遇鬼”母题 | 第22-25页 |
| ·明代“月夜弹琴记”对母题的升华 | 第22-23页 |
| ·清代“抚琴遇鬼”母题的沿袭 | 第23-25页 |
| ·明清小说中“神鬼爱琴”母题 | 第25-29页 |
| ·神仙爱琴 | 第25-26页 |
| ·鬼魂爱琴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新变 | 第29-38页 |
| ·明清小说中的“琴具灵性”母题 | 第29-34页 |
| ·琴精与鬼魂寄身于琴 | 第29-31页 |
| ·琴声之神秘与琴声预兆 | 第31-34页 |
| ·明清小说中的“人鬼琴挑”母题 | 第34-38页 |
| ·琴精与爱琴人之“琴挑” | 第34-35页 |
| ·人鬼之间以“琴挑”生情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明清小说“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母题成因与文化启示 | 第38-49页 |
| ·历史成因——从“琴以载道”到“道器”崇拜 | 第38-42页 |
| ·“琴以载道”思想的历史积淀 | 第38-39页 |
| ·明清文人对琴的“道器”崇拜意识 | 第39-42页 |
| ·社会成因——学术思潮与民俗风气 | 第42-44页 |
| ·明清学术思潮对故事类型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明清尚巫好鬼的社会风俗对故事类型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心理成因——明清文人心态 | 第44-49页 |
| ·知音难遇的慨叹与精神情欲宣泄 | 第44-45页 |
| ·黑暗乱世中对魏晋贤达的异代相感 | 第45-47页 |
| ·仕途不遇境况之下的以琴自喻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A 古代重要类书中琴的记载与历代琴论、琴谱辑要 | 第58-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