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绿肥种植与土壤肥力 | 第12-18页 |
| ·绿肥种植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 ·土壤肥力的变化 | 第13-15页 |
| ·化肥施用量与农业生产的变化 | 第15-18页 |
|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18-32页 |
|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18-19页 |
| ·发达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19-24页 |
| ·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24-26页 |
| ·种植绿肥及扩大有机肥料的比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第26-27页 |
| ·转型中发达地区(苏州)农业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 第27-32页 |
| 第二章 发达地区(苏州)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 第32-44页 |
| ·国内外农业可续发展对比及分析 | 第32-35页 |
| ·主要内容对比 | 第32-33页 |
| ·指导思想对比 | 第33页 |
| ·发展目标对比 | 第33-34页 |
| ·能量投放方式对比 | 第34页 |
| ·发展现状对比 | 第34-35页 |
| ·苏州农业发展现状 | 第35-40页 |
| ·苏州市概况 | 第35-36页 |
| ·经济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 ·农业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 ·苏州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展望 | 第40-44页 |
| ·基本思路 | 第41页 |
| ·模式特征 | 第41-42页 |
| ·有利条件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绿肥种植在现阶段苏州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44-50页 |
|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历史作用 | 第44页 |
| ·绿肥种植在苏州农业发展中的变迁 | 第44-47页 |
| ·苏州全面恢复绿肥种植的原因 | 第47-49页 |
| ·苏州全面恢复绿肥种植的重要性 | 第47-48页 |
| ·苏州全面恢复绿肥种植的必要性 | 第48页 |
| ·苏州全面恢复绿肥种植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绿肥在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第50-64页 |
| ·绿肥的土壤固碳作用 | 第50-52页 |
| ·农田土壤固碳 | 第50页 |
| ·绿肥种植区的土壤固碳计算 | 第50-52页 |
| ·苏州种植绿肥实现土壤固碳的计算 | 第52页 |
| ·绿肥的节能减排作用 | 第52-59页 |
| ·绿肥的节能减排作用 | 第52-53页 |
| ·绿肥节能的计算 | 第53-57页 |
| ·苏州种植绿肥实现节能的计算 | 第57-58页 |
| ·化肥生产排碳量计算 | 第58-59页 |
| ·苏州种植绿肥实现减排的计算 | 第59页 |
| ·绿肥净化水体的作用 | 第59-61页 |
| ·苏州河流水质现状 | 第59-60页 |
| ·绿肥对水体净化的作用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苏州全面恢复绿肥种植的对策与建议 | 第64-68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当前苏州绿肥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65页 |
| ·农民缺乏种植动力 | 第64页 |
| ·绿肥科研力度不够 | 第64页 |
|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 第64-65页 |
| ·今后苏州绿肥种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65-66页 |
| ·完善政府引导机制 | 第65页 |
| ·加强技术集成优化 | 第65页 |
| ·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 第65-66页 |
| ·提高农技服务水平 | 第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附录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