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盆地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论文选题 | 第7-9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方法概况 | 第8-9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2页 |
·论文撰写进度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格架 | 第13-17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页 |
·B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13-14页 |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4-16页 |
·盆地岩浆活动和地壳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现今地温场特征 | 第17-20页 |
·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及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不同层位现今地温分布特征 | 第18-20页 |
第四章. B盆地剥蚀厚度及埋藏史恢复 | 第20-26页 |
·剥蚀厚度恢复 | 第20-24页 |
·声波时差(DT)法 | 第20-21页 |
·镜质体反射率(Ro)法 | 第21-24页 |
·埋藏史恢复及演化特征 | 第24-26页 |
第五章. B盆地古地温恢复 | 第26-45页 |
·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 | 第26-29页 |
·镜质体反射率(Ro)平面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 | 第27-29页 |
·包裹体测温法恢复的古温度 | 第29-36页 |
·研究区包裹体类型 | 第31-34页 |
·研究区测温结果 | 第34-36页 |
·粘土矿物及成岩作用恢复的古地温 | 第36-43页 |
·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 | 第36-40页 |
·粘土矿物转化法恢复的古地温 | 第40-43页 |
·古今地温对比 | 第43-45页 |
第六章. B盆地热演化史恢复 | 第45-53页 |
·单井热演化模拟 | 第45-50页 |
·模拟原理 | 第45页 |
·模拟参数的选取 | 第45-47页 |
·单井热演化史特征 | 第47-50页 |
·不同构造单元热演化对比 | 第50-53页 |
·北部斜坡带热演化史特征 | 第50-51页 |
·中部凹陷带热演化史特征 | 第51-52页 |
·西部地区热演化史特征 | 第52-53页 |
第七章. B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及特征 | 第53-67页 |
·盆地原油特征及其反映的油气成藏特征 | 第53-55页 |
·不同区域烃源岩特征 | 第53页 |
·烃源岩成熟度与原油性质关系 | 第53-54页 |
·油气成藏特征 | 第54-55页 |
·不同方法确定油气成藏期次 | 第55-67页 |
·热演化史与油气主生烃期确定成藏时期 | 第55-58页 |
·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 | 第58-60页 |
·流体包裹体法确定油气成藏时期 | 第60-65页 |
·油气成藏期次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