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大地艺术景观 | 第12-13页 |
·审美思想 | 第13页 |
·景观美学范式 | 第13-15页 |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大地艺术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国外大地艺术的研究概况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大地艺术景观发展历程 | 第22-38页 |
·大地艺术景观之“源” | 第22-31页 |
·诞生背景 | 第23-28页 |
·诞生形态 | 第28-31页 |
·大地艺术景观之“寻” | 第31-34页 |
·多元形式的展开 | 第32-33页 |
·多种材料的运用 | 第33页 |
·科学技术的涉及 | 第33-34页 |
·大地艺术景观之“汇” | 第34-38页 |
·生态景观的艺术 | 第34-35页 |
·抽象艺术的景观 | 第35-38页 |
3 诗性景观的非风景化表达——大地艺术景观的美学本质 | 第38-44页 |
·诗性景观 | 第38-39页 |
·非风景化表达 | 第39-41页 |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 | 第41-44页 |
4 大地艺术景观的审美范畴 | 第44-60页 |
·崇高 | 第44-49页 |
·时代风景(Time Landscape,1965-1978) | 第44-45页 |
·加州剧本(California Scenario,1983) | 第45-46页 |
·苏格兰宇宙思考花园(The 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1990) | 第46-47页 |
·美国加州拜斯比公园(Byxbee Park,1988) | 第47-48页 |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1980-1982) | 第48-49页 |
·壮美 | 第49-54页 |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Ira Keller Fountain Plaza,1970) | 第49-50页 |
·米尔溪土地工程(Mill Creek Canyon Earth Works,1979—1982) | 第50-52页 |
·埃及亚历山大港东部历史区框架规划(Framework Planning ofhistorical district in the eastern of Alexander port in Egypt,2006) | 第52-53页 |
·贵州龙宫景区“见龙在野”(Saw Dragon in the field,2009) | 第53-54页 |
·德克萨斯州IBM索拉纳园区景观(I.B.M Solana,1987) | 第54页 |
·如画 | 第54-60页 |
·巴塞罗那克洛特公园(Park del Clot,1988) | 第55-56页 |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1984) | 第56-57页 |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Paddy Fields Landscape of ShenyangArchitectural University Campus,2004) | 第57页 |
·慕尼黑瑞士再保险公司四色花园(Four-color Garden at ReinsuranceCompany in Munich,20021 | 第57-59页 |
·西安世园会迷宫园(The maze Garden of 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Exposition,2011) | 第59-60页 |
5 大地艺术景观的美学形态 | 第60-70页 |
·自然美自然世界的朴素化表达 | 第60-63页 |
·自然材料的运用 | 第60-62页 |
·反刍自然 | 第62-63页 |
·生态美人居环境的和谐化表达 | 第63-64页 |
·社会美人文场所的地域化表达 | 第64-66页 |
·纪念性场所 | 第64页 |
·废弃工业场所 | 第64-66页 |
·农业场所 | 第66页 |
·科技美现代科技的渗透化表达 | 第66-67页 |
·艺术美特殊尺度的空间化表达 | 第67-70页 |
·宏大尺度空间 | 第68页 |
·微小尺度空间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