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缘起:中国动漫迷群体的形成 | 第9-13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 网络传播与身份认同研究 | 第15页 |
二、 从媒体文化的角度研究身份认同 | 第15-18页 |
三、 关于迷群的研究 | 第18-20页 |
四、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网络柯南迷群的形成——“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的发展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名侦探柯南”的风行 | 第24-25页 |
一、 “名侦探柯南”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 第24页 |
二、 柯南迷的产生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的发展 | 第25-27页 |
一、 “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的成立 | 第25-26页 |
二、 “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的现状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网络柯南迷群的形成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网络柯南迷群的身份建构方式 | 第29-41页 |
第一节 认同的基础——“我们”是柯南迷 | 第29-32页 |
一、 在线聚集——迷群产生的基础 | 第29页 |
二、 动漫迷眼中的“动漫迷” | 第29-31页 |
三、 对“动漫迷”的界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迷群成员的交流方式 | 第32-37页 |
一、 迷群成员之间的交流 | 第32-35页 |
二、 动漫迷的“准社会互动”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迷群成员的身份建构 | 第37-41页 |
一、 迷群成员的实践活动概述 | 第37-40页 |
二、 认同的心理共同点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与动漫迷身份认同 | 第41-51页 |
第一节 文化相似性与动漫迷身份认同 | 第41-43页 |
一、 日本动漫与中国动漫迷的“相近” | 第41-42页 |
二、 日本动漫中中国元素与动漫迷的“相近”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动漫迷身份认同 | 第43-48页 |
一、 作为日漫迷的身份认同 | 第43-45页 |
二、 动漫迷对于文化差异的感受 | 第45-46页 |
三、 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 第46-48页 |
第三节 跨文化身份的冲突与平衡 | 第48-51页 |
一、 两种身份的冲突 | 第48-49页 |
二、 寻找平衡点的动漫迷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作为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 | 第51-58页 |
第一节 动漫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 | 第51-53页 |
一、 动漫迷与青少年 | 第51-52页 |
二、 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动漫迷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动漫迷群与主流文化 | 第53-56页 |
一、 抵抗和证明——与主流文化的对立 | 第53-55页 |
二、 收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我们是谁”——动漫迷认同中的自我标准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