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目的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 | 第18-34页 |
一、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一)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18-19页 |
(二)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 | 第19-22页 |
二、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 | 第22-27页 |
(一) 皖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情况 | 第22-25页 |
(二) 皖北地区的利用外资情况 | 第25-27页 |
三、皖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测度指标的构建 | 第27-29页 |
(一) 出口依存度 | 第27-28页 |
(二) 进口依存度 | 第28页 |
(三) 外资依存度 | 第28-29页 |
四、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安徽省的比较 | 第29-34页 |
(一) 皖北地区进出口额、利用外资额与安徽省的对比 | 第29-31页 |
(二) 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测度与安徽省外向型经济测度的比较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一、变量与数据 | 第34-35页 |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35-36页 |
三、协整分析 | 第36-37页 |
四、误差修正模型 | 第37-40页 |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0-42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43-49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43-46页 |
(一)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第43-44页 |
(二) 解决制约皖北发展的资金缺乏的难题 | 第44页 |
(三) 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 第44-45页 |
(四) 促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 第45-46页 |
(五) 适应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制 | 第46页 |
二、消极影响 | 第46-49页 |
(一)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 第46-47页 |
(二) 引进投资项目不匹配,制约了皖北优势资源开发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皖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在扩大贸易规模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一)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 第49-50页 |
(二)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升级矿产产业结构,增加矿产品的出口 | 第50页 |
(三) 依托药材资源优势,加快药都的产业建设,促进中药材的出口 | 第50-51页 |
(四) 为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支持 | 第51页 |
二、在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 第52页 |
(二) 加快开发区建设,突出培育关联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 第52-53页 |
(三)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 | 第53页 |
(四)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处理好城市间产业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第53-54页 |
三、在其他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一) 开发人文景观,吸引外国游客 | 第54页 |
(二)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