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引言第16-31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文献综述第18-25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8-22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22-25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5-29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研究意义第29-30页
     ·理论意义第29页
     ·实践意义第29-30页
   ·创新点和不足第30-31页
     ·创新点第30页
     ·不足之处第30-31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1-37页
   ·相关概念第31-33页
     ·土地流转第31页
     ·土地信托第31-33页
   ·理论基础第33-37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33页
     ·产权理论第33-35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35页
     ·农地规模经济理论第35-37页
3 国外土地信托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第37-51页
   ·国外土地信托的经验总结第37-39页
     ·国外土地信托制度实现的基础第37页
     ·国外土地信托的目的与功能第37-38页
     ·土地信托中的公私关系第38页
     ·土地信托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第38-39页
   ·国外土地信托与我国土地流转的共性分析第39-43页
     ·经济环境的影响第39-40页
     ·原有的法律制度的影响第40-41页
     ·土地流转制度的社会接受程度第41-42页
     ·政府意愿第42页
     ·立法成本第42-43页
   ·我国土地信托的实践探索第43-51页
     ·湖南益阳农地信托实践探索第43-46页
     ·浙江绍兴土地信托实践探索第46-49页
     ·我国土地信托试点的限制性因素第49-51页
4 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分析第51-66页
   ·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第51-55页
     ·地承包经营权产生阶段第51-52页
     ·农地流转制度的确立和稳定阶段第52页
     ·农地流转制度完善阶段第52-54页
     ·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阶段第54-55页
   ·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第55-63页
     ·我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第55-58页
     ·我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模式第58-61页
     ·传统流转方式与土地信托流转方式的对比分析第61-63页
   ·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第63-66页
     ·农地流转主体法律界定不清第63-64页
     ·农地流转的管理职责不明第64页
     ·农地流转过程缺乏法律规范第64页
     ·农地流转的市场建设严重滞后第64-65页
     ·缺乏有效的农地流转登记制度第65-66页
5 构建农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66-84页
   ·构建我国农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必要性分析第66-72页
     ·构建我国土地信托流转机制是制度演进的结果第66-68页
     ·有利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第68-69页
     ·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第69-70页
     ·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第70-71页
     ·有利于城乡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第71-72页
     ·有利于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第72页
   ·构建我国农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第72-81页
     ·构建我国土地信托的理论依据第72-76页
     ·构建我国土地信托的制度基础第76-77页
     ·构建我国土地信托的实践基础第77-78页
     ·对土地信托需求程度调查的内容和调查方法及相关说明第78-81页
   ·构建我国土地信托流转机制应当注意的问题第81-84页
6 我国农地信托主体权利义务体系设计第84-115页
   ·我国农地信托流转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第84-86页
     ·确立农地信托流转机制的地位和指导思想第84-85页
     ·明确土地所有人在农地信托中的地位第85页
     ·农地信托流转的客体性质第85-86页
     ·农地信托流转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合法、有偿、有序”第86页
   ·农村土地信托财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第86-88页
     ·信托财产适格第86-87页
     ·产权的可转移性第87页
     ·土地信托财产的积极性第87页
     ·土地信托财产的归属第87-88页
   ·土地信托主体成本收益分析第88-95页
     ·农地信托机制的成本构成分析第89页
     ·信托当事人之间交易成本分析第89-93页
     ·信托当事人及其各自债权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分析第93-95页
   ·农村土地信托委托人第95-102页
     ·委托人的权利第96-97页
     ·委托人的义务第97-98页
     ·委托人组织形式的特征及适用性第98-102页
   ·农村土地信托受托人第102-110页
     ·受托人的权力划分第103-106页
     ·受托人的义务第106-108页
     ·受托人组织形式的特征及适用性第108-110页
   ·农村土地信托受益人第110-115页
     ·土地信托受益人的界定第110-113页
     ·土地信托受益人的权利第113-114页
     ·土地信托受益人的义务第114-115页
7 农地信托制度运行机制设计第115-136页
   ·农地信托主体微观经济行为预期分析第115-118页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第115-117页
     ·农户农地经营的收益分析第117页
     ·农户农地经营的成本构成分析第117-118页
   ·农地信托主体的动态博弈第118-125页
     ·有限动态博弈模型第118-120页
     ·扩展动态博弈模型第120-125页
   ·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的激励机制设计第125-132页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激励机制设计第126-128页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第128-130页
     ·提供土地流转价格指导,规范土地流转价格市场第130页
     ·引入金融支撑,增强市场活力第130-131页
     ·培育市场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第131-132页
   ·受益人权益保障机制分析第132-136页
     ·土地信托受益人的当事人地位分析第132页
     ·信托受益人的弱势地位分析第132-133页
     ·信托受益人的非纯受益地位分析第133-134页
     ·从信托受益人地位看信托法利益保护的目标第134-136页
8 构建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配套制度第136-147页
   ·完善农村土地信托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议第136-137页
     ·完善《信托法》信托主体权利和义务内容第136页
     ·尽快完成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的修订第136-137页
   ·构建和完善农地信托服务体系第137-141页
     ·培育农村土地信托的中介组织第137页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第137-138页
     ·发展土地流转市场第138-139页
     ·构建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的监督管理体系第139-141页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141-144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41-142页
     ·构建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142-144页
   ·构建农村土地信托的特殊税费制度第144-147页
     ·当前构建土地信托课税存在的问题第144-145页
     ·我国信托税制的构建思路第145-147页
9 结论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7页
附录第157-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