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绵竹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乡村旅游发展迎来热潮第11页
        1.1.2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第11-12页
        1.1.3 “旅游+互联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8页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1.5.1 研究创新第18-19页
        1.5.2 研究不足第19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乡村旅游第19页
        2.1.2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1 “社区参与”理论第20-21页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1-22页
        2.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
    2.3 理论机制构建第22-24页
3 绵竹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第24-30页
    3.1 绵竹市区域概况第24-25页
        3.1.1 自然地理条件第24页
        3.1.2 社会经济条件第24-25页
    3.2 绵竹市乡村旅游资源第25-28页
        3.2.1 自然景观资源第25-26页
        3.2.2 历史文化资源第26-27页
        3.2.3 名优产品资源第27页
        3.2.4 人文活动资源第27-28页
    3.3 绵竹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效第28-30页
4 绵竹市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证分析第30-50页
    4.1 绵竹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30-33页
        4.1.1 农家乐型第31页
        4.1.2 地域民俗风情型第31-32页
        4.1.3 农旅开发型第32页
        4.1.4 休闲度假型第32-33页
    4.2 调查方案设计第33-35页
        4.2.1 测量指标第33页
        4.2.2 问卷设计第33-35页
        4.2.3 数据采集第35页
        4.2.4 问卷信度检验第35页
    4.3 个人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5-39页
        4.3.1 样本人口属性特征第35-36页
        4.3.2 主要收入来源第36-37页
        4.3.3 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第37-38页
        4.3.4 收入预期第38页
        4.3.5 风险预期第38-39页
    4.4 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比分析第39-45页
        4.4.1 资源条件第39-40页
        4.4.2 区位与市场条件第40-41页
        4.4.3 综合服务水平第41-43页
        4.4.4 经济因素第43-44页
        4.4.5 政策因素第44页
        4.4.6 文化因素第44-45页
    4.5 实证研究结论第45-50页
        4.5.1 农家乐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46-47页
        4.5.2 地域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47-48页
        4.5.3 农旅开发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48-49页
        4.5.4 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49-50页
5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经验借鉴第50-52页
    5.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第50页
    5.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第50-51页
    5.3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第51-52页
6 对策建议第52-57页
    6.1 农家乐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2-53页
        6.1.1 打造精品农家乐区第53页
        6.1.2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第53页
    6.2 地域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3-54页
        6.2.1 发展文化产业链第54页
        6.2.2 统筹协调发展第54页
    6.3 农旅开发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4-55页
        6.3.1 实行品牌化战略第55页
        6.3.2 加强主体培育第55页
    6.4 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5-57页
        6.4.1 科学规划景区建设第56页
        6.4.2 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敌意的原因起源
下一篇:中国与缅甸的交往:跨境贩毒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