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纳米药物载体系统 | 第10页 |
·脂质体药物载体 | 第10-12页 |
·脂质体 | 第10-11页 |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优点 | 第11-12页 |
·脂质体制备技术 | 第12页 |
·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 | 第12-13页 |
·人体皮肤结构 | 第13-14页 |
·脂质体透皮给药的作用机制 | 第14页 |
·影响脂质体透皮吸收的因素 | 第14-15页 |
·脂质体的组成 | 第14页 |
·脂质体制备工艺 | 第14-15页 |
·其他因素 | 第15页 |
·促进脂质体载体皮肤渗透 | 第15页 |
·脂质体表面电荷与皮肤渗透 | 第15-16页 |
·脂质体表面电荷对皮肤渗透的影响 | 第15-16页 |
·Zeta 电位与双电层理论 | 第16页 |
·量子点荧光标记分子 | 第16-18页 |
·量子点 | 第17页 |
·量子点的表面分子修饰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量子点脂质体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CdTe_(630) 量子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2页 |
·CdTe_(630) 量子点及量子点脂质体的荧光光谱 | 第22页 |
·CdTe_(630) 量子点定量分析 | 第22-23页 |
·脂质体制备 | 第23页 |
·脂质体表征 | 第23-24页 |
·脂质体的定量分析 | 第24页 |
·实验结果 | 第24-36页 |
·CdTe_(630) 量子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4-25页 |
·CdTe_(630) 量子点的荧光光谱 | 第25-26页 |
·CdTe_(630) 量子点中 Cd~(2+) 离子含量 | 第26-27页 |
·量子点脂质体的荧光光谱 | 第27-29页 |
·量子点脂质体的粒径及 Zeta 电位 | 第29-31页 |
·量子点脂质体、裸量子点的 TEM 表征 | 第31-34页 |
·量子点脂质体包封率 | 第34-35页 |
·量子点脂质体中 P 元素的定量及磷脂组分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量子点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 第37-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材料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量子点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 | 第38-39页 |
·量子点脂质体与 NIH3T3 细胞的相互作用 | 第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4页 |
·量子点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 | 第39-40页 |
·量子点脂质体与 NIH 3T3 细胞的相互作用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量子点脂质体经皮渗透评价 | 第45-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材料 | 第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脂质体在甘油体系中的稳定性 | 第46-47页 |
·量子点脂质体的皮肤渗透 | 第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9页 |
·脂质体在甘油体系中的稳定性 | 第47-49页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49-51页 |
·量子点脂质体在裸鼠背部皮肤的渗透 | 第51-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